“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近读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我几乎每天都会将整本书翻一遍,每天写一篇不一样的读书笔记,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书是越读越薄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然而有一天,有人在我的一篇笔记下留言,奉劝大家不要太相信文化快餐;“一天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的说法只适合那些书评人,这种书看看可以,不要太信等等。
我首先要肯定她的一个观点,这本书确实是一本适合书评人读的书,书的作者印南敦史也确实是一个书评人。
但,这本书,其实也不是只有书评人才能读,也不是只对书评人才有用。
01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人读呢?
印南敦史说,《快速阅读术》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懂得读书的乐趣,却不满意自己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人的。
也就是说,你已经知道读书的乐趣,但还想要提高阅读效率,那就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我就是作者所说的那种人,我已经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更享受越写越畅快的乐趣……
不过,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读书的乐趣,却有一颗阅读的心,也不要着急。
印南敦史认为,阅读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很多人把读书这件事看得非常严肃,认为读书就应该正襟危坐,逐字逐句,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悬梁刺股”和“砸壁借光”,那都是过去式。
难道我们就不能愉快地阅读吗?
有些人可能会感叹,愉是愉快了,可是记不住内容呀?
谁说内容就一定要全部记住?一本书,你能够记住一条对你有用的知识点,那也是收获。
当然,对于有的人来说,这是最低目标,这不要小看这个1,每天一个知识点,365天就是365个知识点,是不是感觉很了不起?
“不为复制100%的内容,而在于邂逅1%的精华”,这就是作者的阅读理念。
老话说得好,学以致用,如果这1%的精华你能够用起来,这本书你就没有白读。
比如我自己,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阅读速度大大提升。
当然,首先这本书也非常薄,才127页,而且排版简洁,文字的密度不大,整本书的内容只相当于某些书的一个章节,所以这本《快速阅读术》我一天可以读1到2遍。
其次是我也用到了一些书中介绍的读书方法——流水式阅读法。
02什么是流水式阅读法?
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只为邂逅那1%的精华”。
印南敦史非常热爱音乐,在成为专职书评人之前,曾担任过唱片DJ,他认为读书与音乐是相通的,读书就像听音乐一样,是一种享受。
流水式阅读法这个名字非常的浪漫,方法也比较简单:
①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当你不能确定要不要读某本书之前,你可以上豆瓣或者APP上寻找,通过阅读序言和目录,就能大概了解一本书值不值得我们读,书中哪些内容是自己需要的,哪些可以快读,哪些内容可以以后需要时再读。
现在的书评写作可以说有点泛滥,并不是每一个书评作者提到的书都值得我们购买,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序言和目录来判断一本书是不是真的值得购买。
②读每个章节的前后5行
说白了,也就是跳读。
一般每个章节的开头和结尾,是作者的观点和总结部分,中间部分是论述部分,可以快速翻过,或者不读。
如果这样读书的话,这本书的中间部分不是浪费了吗?
畅销书作者彭小六,最初也是写书评出名的,他说大概33个概念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中间的案例和故事等都是为这些概念而服务的,如果想要快速阅读一本书,只要把书的核心概念搞清楚就基本上能够了解整本书的重点。
当然,如果你时间足够的话,也可以着重去看那些经典的案例、故事;如果你还写书评的话,那些案例、故事就可以成为你的参考素材。
③关键词搜索
关键词也就是整本书的核心概念,每个章节的小标题,加粗的内容,反复提到的内容,新的名词,都属于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点,找到那些需要我们细读的内容。
④随时变换速度
从以上三点就可以发现,我们读书的速度是可以变化的,可以随时换挡,自带节奏。
当然也不是什么书都可以使用跳读的方法,比如经典书籍,经典散文诗歌之类的,有些是需要细品,甚至背诵的。
回到那个留言中所说的“文化快餐”,确实,现在获取资讯的方式太容易太简便了,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就会有海量信息铺天盖地的涌来,有时候我们刷了半天的手机电脑,时间流逝了,仍然一无所获。
对于惜时如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正因为懂得时间的宝贵,我们才要学习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这就是《快速阅读术》给我带来的启示。
富兰克林说,常用的钥匙总是亮的,大脑如是,阅读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