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日记》——75、巡逻玉米地(下)

若是被安排在第二拨巡逻,那就得在午饭去换第一拨的岗。

夏日午后,正是午休时间,特容易犯困。这个时间段,白花花的太阳直射下来,两棵树中间没法再安放吊床睡觉了。树下倒是有一块荫凉,可也不敢直接睡在地上,万一有蛇虫蚂蚁呢。

后来我发现了一棵比较粗壮的大树,此树主干有成人腰围粗细,主干上面向四面伸长出好些个分枝,树冠上面叶片茂盛层层叠叠密不透光,竟像一把大伞遮得严严实实。

在这上面建个能睡觉的小窝多好,我突发奇想。

说干就干,我叫上在隔壁区域巡逻的同年兵小W,我俩一拍即合。

小W,四川人,新兵连时跟我分在同一个班,下老兵班排时又和我一同分到了Z班带的老兵班。小W是整个三连中年龄最小的兵,听说他入伍时还未满十六岁,是个训练刻苦人又老实的兵。

童心未泯的我们一起在附近折了一些带绿叶的活树枝,还专门找了一些准备用来绑缚树枝的活藤条,这时我带在挎包里的瑞士军刀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材料集齐,我三下五除二利索地爬上树叉(农村孩子都是爬树高手),小W在树下将树枝藤条递上来,我坐在树叉上开始耐心地垒起小窝来。

……(此处省略若干字,参考鸟类垒窝过程。)

小窝垒好,躺在上面睡午觉,甭提多带劲了。即便不睡觉,也还可以当成瞭望台,发现“敌情”及时预警。

若是第三拨巡逻,那就是夜岗了。夜岗虽辛苦,但也有乐趣。

相较于白天巡逻,夜岗更加自由。因为白天可能会有连队干部不定时前来巡检,而晚上特别是夜深后,嘿嘿,大家都懂的。

部队生活非常有规律,特别是在团大院里的时候,起床熄灯都有号声指引,一日生活制度相当严格。长时间的规律作息,很容易形成固定的生物钟,因此一到晚上九十点,就容易犯困。

为了找点事儿干,消除困意打发时间,另外这不吃夜宵的时间也到了么!

现掰现烤原汁原味嫩甜脆香的新鲜烤玉米,吃过吧?

吃没吃过都没关系,咱现在就开整。眼前就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一猫腰钻进去掰几个新鲜的嫩玉米棒子,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吗?

再去附近找一些枯枝烂藤或者一些干死的玉米秆,生上一堆火,这也不难吧,别忘了我的挎包里常备着一包火柴。

火堆燃起,把带着嫩叶的玉米棒子扔进火堆里,一边烧烤一边闻味,根据火势大小,快则几分钟慢则十分钟便可闻到玉米棒发出的香甜味道,这时得赶紧用预备好的长棍子将玉米棒从火堆中掏出来。

由于玉米棒子外面有好几层叶子,这些叶子又都是新鲜含水分的,因而不容易被燃着。所以当玉米粒被烤熟时,外面的叶子还没有被烧掉。

剥开滚烫的玉米叶子,金黄色晶莹剔透的玉米粒便显露出来,这种诱惑绝对堪比深夜放毒。用新鲜叶子包裹烤熟的好处是,玉米粒里的水分不会流失,咬一口爆浆流汁,那个脆、甜、香,没吃过的真是难以想像得出。

吃完烤玉米,手和嘴难免都会沾染上黑灰,这也不怕,军用水壶里带着水呢,洗洗就干净了。倒是地上那一堆火,得想办法清理得不留痕迹才行。

等一切清理完毕,就该去认认真真地巡逻了,顺便消化消化食儿。

山西的夏夜,非常清凉。别看白天跟我老家一样, 最热时也能达到三十多度,但是晚上气温陡降,平均温度只有十几度,凉爽宜人。我的印象中,在山西当兵五年,夏天没睡过席子,而是和冬天一样下面垫着褥子上面盖着被子。

晚上巡逻,我们都带着军大衣,夜深了,裹着军大衣找个地方一靠一歪一倒,对付一个晚上很容易。

第二天一早,我们会在阳光和鸟鸣中醒来。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