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志于20251107学习《法譬如水》第386集《为福莫倦》笔记:
1、心若能常常轻安、自在,那就是最快乐的人,是最有福的人。所以,今生若已闻佛法,且心中有善,要赶快起于行动,好好向前精进,不要退步。
2、有福者心安乐,无福者多忧苦,善念一起莫迟疑,当下即行勿令错过,今生后世为福莫倦。
3、一头老牛几十年如一日地拉着石磨工作。主人感念其辛劳,决定让它“退休”,将它拴在一片广阔的草原旁的大树下,希望它能安享自由。然而,老牛虽已摆脱石磨,却依然绕着树重复转圈,直至被绳子紧紧缠住,无法动弹。它眼前就是无垠的草原,却因被束缚而无法享用。
这个故事映照了许多人的晚年境遇:年轻时如同老牛,为生活终日“拖磨”;年老退休后,虽被给予“自由”,却常被社会偏见与自我设限所束缚,如同被无形的绳子绑住,感到自己“没用了”,只能在局限中度过。真正的安享晚年,并非让人“无所事事”,而是尊重其意愿,让其依自身能力与兴趣,自由地参与社会、发挥价值,在爱与被需要中找到生命的乐趣与意义。
4、一一分析忏悔,粗细、轻重、说与不说,各别所造的恶业,就是别相忏悔。所造恶业,无论细项品类,皆一心忏悔,即是总相忏悔。
5、别相忏者,先忏身三,次忏口四,其余诸障,次第稽颡,身三业者,第一杀害,如经所明,恕己可为喻:
所谓“别相忏悔”,就是先忏悔身体所造的三种恶业,其次忏悔口所造的四种恶业,其余的所有业障,再依照次序顶礼叩首(至诚忏悔)。身三业中的第一种,就是杀害众生。其罪业的深重,正如佛经中所明确开示的那样:我们可以用“将自己作为比喻”的方式来理解(即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不愿被杀,便知众生皆然)。
稽颡(qǐ sǎng):古代最恭敬的跪拜礼,以额触地。这里指对其余所有业障,也要按照次序,以极其虔诚恭敬的心一一忏悔。
恕己可为喻:“恕”即“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为:在忏悔杀业时,要真诚地思维——我自己贪生怕死,不愿被伤害,那么一切众生无不如此。我将自己作为比喻,就能真切体会到被杀众生的恐惧与痛苦,从而生起深刻的悔悟。
偈曰:
因缘果报最公平,如影随形业相从。
不见悟达人面疮,十世修行一时空。
——无限感恩上人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