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到年底,距离春节将近,我们最期待的除了小长假,还有就是又爱又想吐槽春晚,今年春晚有谁?有什么节目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
首先,我不知道春晚有什么内容,看了网上的一些预测:
看到这里,你期待吗?首先,我没什么感觉!
近些年来春晚越来越“套路化、形式化、科技化”,这些不说不好,只能说在形式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东西,而失去的恰恰是一个晚会,一个艺术舞台,一个文化传播的意义。
每年必有:当年的热点实事、流量明星、国家政策方向、生肖主题……不客气地说,现在春晚不像是阖家晚会,像是商务宴会,走流程、走形式,说是走心,却流于表面的东西。
一边说让年轻一代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智慧精髓,一边从来都不让这些东西登台,浮于表面。
春晚越来越差,除了“文不对题”,更重要的是没有做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明明有那么多的专业歌手,专业作曲家,结果春晚却要请一些流量、演员来唱歌,唱的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歌,浪费资源和才华。
很多歌手的唱歌功底好,听他们唱歌是享受,而非歌手唱歌,就只能看个热闹,既然是热闹干啥不行,还非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去献丑,这本身来看就不符合常理。
跳舞的就该专门跳舞,跳好了舞就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演员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小品可以演,甚至春晚可以出一些小的情景剧,将年度经典的电视剧、电影情节,结合实际进行改编,既能丰富形式,又能找原演员出演,让观众重温经典,而不是把所有人都放在唱歌的领域去扎堆。
春晚多年形式不变,就像是处在哲学里的唯物、唯心两匹马上不知何去何从,一边被观众嫌弃,一边又迫于形势不能改变,其实艺术本就不该这么局限于形式。
任何领域的变革都是从艺术开始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都不是受制于框架、制度之下的产物。
现在的春晚,在固定的模式下,只能靠形式创新,特效,科技技术,但是内容不好,之上的表皮在如何华丽都掩盖不了。
中国文化艺术很多经典的东西在被逐渐淡化,口技、变脸、语言艺术,背口段子……除了相声还保留了一些“说学逗唱”,其他的在春晚的舞台是一点都看不见了,那种需要功底,不能光靠背台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最专业有魅力的。
经典没了,有的都不知道是啥,光靠即时的流量没有基础内容撑着,已经失去了本质,这是越来越不好看的原因。
想要留住更多人,想要开辟更多人,就要改变,一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