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屏”教育何尝不是隔靴搔痒》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话题永远绕不开孩子,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家长微信群成

了老师的工作阵地。有老师抱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面对家长乐此不疲的轮番信息轰炸,老师压力倍增。借助微信的确能密切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但仅靠“窥屏”来达到教育目的何尝不是隔靴搔痒。

当微信节省了交流的时间成本时,那种“原始”且耗费心力的线下交流逐渐被手机取代。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家务,珍贵的个人时光,家长与老师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能线上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占用太多线下时间。

殊不知,当以往一对一的线下交流转移到线上群聊时,家长们藏不住的隐私,拉不下

的面子被当众掀开,加入群聊就相当于加入了人际关系怪圈,反倒给教育频添人际关系压力。

一来,老师在群里“晒成绩”,家长看见自家孩子在班级垫底,容易陷入面子怪圈,面子上过不去免不了对孩子过度苛责。二来,老师在群里表扬某位孩子,家长又容易陷入攀比怪圈,

群聊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亦让家长和孩子“压力山大”。但是,如果老师照顾家长们的心情只在群里发一些“重要通知”,那么这个群就是一块实时“告示栏”,在本质上并未起到沟通作用,又谈何了解孩子。

    同时,家长与老师的过度“窥屏”交流,令二者原本就颇为紧张的关系进一步异化为不甚了解的“网友”。曾经在网络上引爆舆论的“虐童案”和“体罚案”撕裂了家长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导致家长普遍对老师抱有偏见。而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更重要的是培养二者间的信任。当双方仅通过“窥屏”进行一对一交流时,二者难以到线下“深交”效果,谈不上相互信任,这对孩子教育也是无益。

这种披着“关心”外衣的线上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的“偷懒”手段,用零碎的时间表现对孩子的关心,看起来似乎关注了孩子在校情况,但只流于表面。于此同时,家长普遍陷入一个认知误区,即认为只有老师才最了解孩子情况。殊不知,同龄伙伴才是孩子的一手信息掌握者。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何,家长不仅要与老师沟通,还要走进孩子教室,听听孩子玩伴的意见,而这往往要花很大心力。

    当微信成为一种时尚的沟通潮流时,“原始”的线下交流同样不容忽视,只有这种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参与式”教育才能我可以接住你每包,妄图花最少的时间做最好的教育,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一段时间《前任3》这部电影挺火,微博上、朋友圈里、知乎、贴吧等各种论坛,随处都能看到与之相关的评价和信息。 有的...
    木风飘零阅读 448评论 0 0
  • 今天我参加了思迈英文达人秀的初赛,以98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开心开心
    青梅旅社阅读 252评论 0 0
  • 老刘涂鸦阅读 140评论 0 0
  • 也许爱情是失去后的感觉 从相识 相知 相恋 相爱 相离 相忘 再到某个不经意间的相见 身边的人也许不再是他/她 相...
    f3c5470326c4阅读 2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