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感觉到,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孩子,在被一点一点拉到了一个叫做黑暗和孤独的世界。
当孩子对妈妈说:
1、“妈妈,还有粉色的牛轧糖吗?”
2、“妈妈,我想吃草莓味的牛轧糖。”
3、“妈妈,我想多吃一些糖。”
4、“妈妈,那个是什么啊?”
5、“妈妈,我还想要更多的彩色铅笔。”
大部分的妈妈会这么回答:
1、“没有了,只有黑色的你吃不吃?”
2、“哪有草莓味,只是包装纸不一样,味道都一样的。”
3、今天不能吃了啊,你的牙还要不要了。”
4、“你管它是什么呢,我们又不要。”
5、“还要?家里都那么多了,不能买了啊。”
在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给妈妈的回报就是:
“你管我做什么,我不用你管。”
“我不想和你说,说了你也不懂。”
“问我这么多干什么,烦不烦啊!”
“你连这都不会?”
……
现如今这样和父母说话的孩子少吗?
这样对父母的孩子少吗?
父母还在伤心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孩子真是长大了管不了……
是啊,孩子真的是长大了,不听话了,换句话说是不受父母的控制了。
这一切其实做为孩子的父母,可以想一想,曾经是不是没有认真并且耐心地陪伴过孩子?孩子在好奇看世界的时候,总是喜欢问他最相信最亲近的人很多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不是敷衍,是不是责怪?是不是给予他了不耐烦的态度?又或是一顿臭骂。
总之,孩子就这样一点一点长大了。
都说,曾经偷过的懒日后会加倍地付出代价。
于是,孩子长大了,代价就来了。
无论孩子怎么样,父母都要受着。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摇着头叹着气,那有什么办法呢,已经是这样了。
如果没有来学习,没有看到这一切,我根本没有想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这些非常细微而又平常的交流,就这么日积月累地侵入到他的身体里,父母将这样的思维模式带给了孩子,孩子又带给孩子,一代传一代,细思恐极。
从孩子成长,我们就没有给过他尊重,没有给过他自由,更没有给过他选择的权利。什么事情都要替孩子做主,问都不问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于是我们自以为孩子做了很多,是多么称职的父母,并且总是以我们的经验为他做选择,他有想法我们还觉得是不听话不孝顺了。因为生了他,就认为他应该在父母的想法中和设定中去长大,去生活,这难道不是控制吗?
我们从没想过的是,我们的所说所做是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样陪伴孩子是有益成长的,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而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我们都没有思考过。
然后,当孩子长大后说,为什么呢?凭什么呢?
我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孩子:“还有粉色的牛轧糖吗?”
姬老师:“你来看一看,来找找看吧?”
孩子:“我还想要更多的彩色铅笔。”
姬老师:“哦可以啊。我想了解一下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