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第一次一个人飞行

元旦我把弟弟送回大理呆了三个礼拜,上周六我和先生、女儿开车回青岛,给弟弟买了周日的机票,把他"托运"给空姐,自己从昆明飞青岛,我们去接他。

提前两周开始预订机票,机票不能在APP上直接预订,要给东航打电话,每次电话过去都要等差不多二十分钟半小时才能接通。"孩子托运"的官方说法叫做"无成人陪伴儿童乘机申请",航空公司会给我邮件发一张申请表,我填写好上面的信息之后发送邮件回去,再打电话与航空公司确认,通过短信链接支付机票费用。需要注意的是:航空公司需要先确认往返两地有"无成人陪伴儿童"的地接业务。另外,疫情期间还需要在起飞前确认两地都是低风险(但凡有一地有中风险,则无法安排此业务)。

周日上午8点,妹妹妹夫带着丁丁坐上了大理到昆明的高铁,两个半小时后到昆明,打车到昆明机场。然后办理行李托运和孩子交接。下午2点的飞机,12:45妹妹给我打电话说他跟着空乘进去了,也是太紧张,看着他走进去很想哭,也没想到给他拍张照片。

我给他手表打电话,手表关机了。我又打电话给妹妹让她回柜台联系里面的空乘,告诉丁丁把手表打开给我打电话。终于接通电话,他说怕手表没电所以关机了,还说他在等着登机。挂了电话,我的眼泪就流出来,心疼他这么小就要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独自面对未知的路。

过了一会儿他又打电话来说已经登机了,是第一个登机的,这才放下心来。直到飞机落地,再次接通电话,他说要最后一个下飞机。看着他从到达大厅走出来,没有我想象中见到妈妈那样的激动,仿佛完成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说在飞机上看了会儿电视,吃东西,看书,睡觉,很开心能有这样独自一人的时间,然后就跟姐姐聊游戏去了。

当妈妈的我心里倒有一丝失落,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儿行千里母担忧",也有了那种孩子在边成长边远离的感受,是我们为人父母都会体验到的欣喜伴随着无奈,失落里又为之骄傲的复杂心态。

我想起自己初二那年,带着两个孩子上小学的妹妹,三人从昆明飞到北京去找外公外婆过暑假。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坐飞机,那种惊喜激动和独立的感受记忆犹新,但妈妈这次才说当年她也是这样的担忧和牵挂着我们。

从我17岁那年离开家开始,每年都是这样奔波在路上。我们的下一代更是,丁丁才两个月就从大洋彼岸的洛杉矶飞回上海,三个月从上海飞大理。每年回老家加上旅行,要在路上很多很多时间,他们也许很习惯这样的旅途了,心疼的永远是父母。

如妹妹所说,"奔波"在父母眼里未必是个好词。但在奔波中,我们在长大。见识了不同的人,有了不一样的经历,看见不同的风景;遇到新的挑战,自己想办法克服新的困难;扩张了我们的境界,增加了自信,也让我们体会到原来自己可以!

刚刚与在青岛开咖啡店的表姐聊天,说到在上海生活的压力,要面对和克服的各种困境,她问我们为什么不回来?是啊,我也问自己,回来不用操心房子、学校,找一个安稳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喝喝咖啡,看看大海,有什么不好呢?

写到这里,仿佛有了答案:在外面打拼的日子,虽然有各种不容易,但就是那种未知和不断发现自己潜力的过程值得吧!有阳光也有风浪,有高峰也有低谷。

面对未知的世界,人生最大的精彩和乐趣,在于不断地冒险和发现意外的惊喜。还是那句从小就信奉的话: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