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
人物: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
背景:小克劳斯有一匹马,生活贫穷,每星期要给大克劳斯干六天活。大克劳斯有四匹马,比较富裕,一星期只需帮小克劳斯干一天活。
故事一开始就能发现,两人地位是不对等的,一定会有冲突。为此,作者安排了两人三次交锋。
第一次交锋:卖死马
大克劳斯杀死小克劳斯唯一的马,小克劳斯悲伤地剥了马的皮去卖。路上天黑,去一个农户家借宿,被农妇拒绝,理由是她丈夫不在家,不能留宿他。小克劳斯无意中发现农妇在家里偷偷宴请牧师(此处可做通奸、偷情、渎教,宗教的伪善等各种联想)。
农夫忽然回家,并请小克劳斯去家里。农妇将佳肴和牧师都藏了起来,只给她丈夫和小克劳斯吃稀饭(有意思)。小克劳斯用计逼出了农妇的佳肴美酒,并让农夫以为牧师是魔鬼(这个隐喻很大胆)。最后小克劳斯得到了农夫的一斗钱,把马的皮卖给了他,还从牧师那里骗到一大斗钱。
第二次交锋:卖祖母
小克劳斯回到家中,大克劳斯发现他竟然发了财,小克劳斯骗大克劳斯钱是卖马得来的。大克劳斯也将自己的四匹马都杀死,拿出去卖(贪婪+智商低),结果碰一鼻子灰。回来要在晚上杀死小克劳斯,刚好小克劳斯祖母死了,头被大克劳斯砍下来,误以为杀死了小克劳斯。
小克劳斯用车载着死去的祖母,骗得旅店老板的一斗钱,回家跟大克劳斯说是卖祖母得到的钱。大克劳斯又依葫芦画瓢,杀了自己的祖母去卖(傻到这种程度,也挺让人无语),结果可想而知,又是一鼻子灰。
第三次交锋:卖自己
这回,大克劳斯恼羞成怒,小克劳斯被大克劳斯拴进麻袋沉河。
碰巧路边遇到个教堂,大克劳斯偏偏就要进去听赞诗(愚蠢的人,总是分不清主次,要么就一鼓作气干掉眼中钉,也就干脆了。偏偏越蠢,越要去相信那些有的没的)。这让小克劳斯找着机会,将自己从袋子里换了出去,换进来的是个一心想去天国见上帝的赶牲口老人(把宗教又狠狠讽刺了一把)。
唱着小曲出来的大克劳斯,把麻袋沉河,以为万事大吉了。回头就又碰见赶着一大群牲口得意洋洋的小克劳斯。大克劳斯傻眼了,小样,这样你都死不了!
而小克劳斯一番花言巧语,又蛊惑了大克劳斯,让他在卖自己的路上再也上不了岸。
如果大克劳斯能总结经验教训,不要相信敌人的话,可能还能留下一条小命,但他偏就相信了小克劳斯是死而复活,并获得了海牲口。他的贪欲膨胀得无以复加,心甘情愿钻进小克劳斯的口袋,给沉了河。这还不算,他还嘱咐“加块石头吧,我怕沉不下去”,真真的卖了自己,还帮人数钱。
结局:小克劳斯把所有牲口赶回家。
童话就到这里戛然而止。结局不言而喻,贫穷的小克劳斯将从此代替大克劳斯,成为那一带的地主和体面人,过着有房有牲口有钱的富裕生活。
两个人物中,大克劳斯贪婪(见利益就轻信敌人),凶残(数次追杀小克劳斯),愚蠢(显而易见),欺压穷人(小克劳斯和他唯一一头牲口每周要帮他干六天活),死得其所。这是一个反面角色。
小克劳斯呢,通常我们该认为,他勤劳,勇敢,有智慧,善于藏拙守愚,最终获得了幸福生活。在除了善就是恶,是非观非常单一和简化的童话故事里,他该绝对是个正面人物。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找个放大镜看一眼。
小克劳斯并不是个善茬,他同样到处招摇撞骗,骗来很多钱,可以说,他所有财富都是靠欺骗得来的,那些被他骗的人,多数是无辜的。小克劳斯草菅人命,那个可怜的替他去沉河的赶牲口老人,就是被他巧言令色欺骗着去送死的。因为小克劳斯是不信上帝的,他不做礼拜,在星期天干活,他说牧师是魔鬼,由此可见,他不相信死后能到天国,会见到上帝。但他却让别人去相信有那么回事,这也是恶事一桩。
我们可以说他是在自救,不得已而为之,但因此搭上无辜的性命,看着还是不舒服的,就像在心里插了一根刺。在这篇童话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只有胜利者,人性太复杂,它无关善与恶。
不仅仅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大部分的虚构作品,都逃不脱人性的复杂性。只不过,虚构小说往往向纵深处挖掘人性,而童话和传说,直接告诉你结果。
至于智慧呢,在那些早期的童话里,富人智商低,穷人智商高,这是个较为常见的套路。所以,那些童话,不知是否可以看做是穷人的意淫,换一种说法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贫穷不能志短,既然没法过上好日子,或者暂时过不上好日子,不如去编故事吧,虚构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