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真是憋死了,写文章没感觉。写来写去,总感觉自己在写别人的文章。你能体会那种写文章的时候突然冒出一种描述手法,可它却是从别人的文字表达里“借”出来的那种感觉吗?
天,这像什么?这就像是我千辛万苦跑到了马拉松的终点,正暗自庆幸是第一人的时候,却窜出一人来告诉我,已经有人比你先到了,甚至我连第二名也不是。
我非常的不喜欢这种感觉,于是从电脑上撤回打字的双手,闭上眼睛,问自己如果我自己写文章我该怎么写呢?沉思片刻,一无所得。我觉得是因为戴着眼镜束缚了思维,于是取掉了眼镜放在桌上。接着沉思,忽的我突然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东西。它一闪而逝,我知道这是灵感,就像手里的沙子,越想使劲抓,越抓不住。
于是我不去管它,接着闭目沉思。终于它又出现了,我的思维一把抓住它。是的,就是这种写作的感觉,它是毫无阻碍的顺畅,一挥而就的畅快。那是我初中的时候出现的感觉。那时候的我还没拜读各家经典,没有受到百家影响。可我那次写文章确是毫无阻碍的,几乎没有停顿就完成了800字的文章,还想接着写,可是没有纸了。虽然写完后老师对我没有什么评价,可那是我内心的表达。是的文字就是心声。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去读那么多的书呢,只有多读书才能成才吗?读多少书才能成才呢?读什么书才能成才呢?在诸子百家的先秦时代他们的书并没有现在的多,可依然那么多人流芳百世。他们写的书也成了我们现在必读的经典。我们现在读他们的书,那么他们当初读谁的书呢?
他们那会连纸都没有,甚至字都是刻在竹简上,传播知识的途径又很少。我想他们读的是肯定不多。读书没错,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呢?为什么不找一本经典,细心揣摩领悟玄妙呢?
当初苏秦下山,周游列国,游说失败。想起师傅下山前说,若是游说失利,可将《阴符经》用心揣摩。于是他日夜精读,细细揣摩,昼夜不停。困了便用锥子刺破大腿,提醒自己,于是便有了“锥刺股”如此一年后,天下大势尽在胸中,游说各国无往而不利,从此身挂六国相印,名动天下。苏秦有多少学问暂且不说,只说苏秦这一年对《阴符经》的精读揣摩,就让他从此纵横天下。不得不说找一本经典细心揣摩确实是正道。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则是如此。
我想书不在多,精读则灵。
我们也许没有苏秦的绝世天赋,可我们哪怕拿出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功夫去精读一本像《老子》《荀子》《论语》等这样的书,即便不能名传天下,最少也可成就自我。
如果你重复做一件事做够了,如果你感觉经常做的事情不符合心意了。请记住下面的话
找不到方向,就去问心,它会告诉你往哪里走。
啥?问不出来怎么办,那就使劲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