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都不如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每一年,我们都满怀期许,期待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路上,不妨先做到做到这三点:打破框架,知道并做到,刻意练习。
1、打破框架
有一天我在微博上说action for learning是一种高效而简单的阅读方式,如果能够把书中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就值回票价了,马上人评论说太夸张了,怎么可能?当然,我没有辩论也没有回复那位朋友,因为他首先就设定了一个不可能的框架。如果他的认知里面action learning是没有用的,那么它就是没有用的,他不会去使用这种方法,自然也就发现不了这种阅读方式的优势。
上个月去游乐场,我站在怪兽身体里面透过怪兽的眼睛,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有水,桥,亭子
我们发现了一个黑色边框,这是什么呢,是怪兽的眼睛,同时也是我们思维的局限性。
我试图打破这个框架,于是我把手伸出怪兽的眼睛,但依旧站在怪兽的身体里面,最后拍到了这样的照片。我们看到照片的下部分有长廊,有风车。这个时候我们的视野似乎更开阔了,看到更多东西。
但是这时候站在我旁边但是在怪兽身体外边的朋友跟我说,旁边悬崖上的玻璃栈道好刺激呀,我疑惑地问,哪有悬崖,当我走出怪兽的身体这个巨大的框架发现左手边就是一个大悬崖,并且在特别高的地方设置了玻璃栈道。
你看,我如果不打破怪兽的眼睛这个局限,我就不知道还有美丽的风车和有意思的长廊;如果我不走出怪兽的身体这个巨大的框架,我还不知道游乐场里有这么有意思的悬崖玻璃栈道。自然也体会不到悬崖上的玻璃栈道的惊险刺激。打破框架,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也才能让我们体会更多。
有时候正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框架,限制了我们更多的可能性,新年,打破框架,不妨从开始尝试做一件之前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开始,比如每天早起,比如开始跑步健身,比如开一场小小的分享会。当我们开始打破自己以往的框架,相信一定可以看到更多,体验更多,收获更多。
2、知道并做到
最初认识彭小六大概是在15年初,那时候他还没红,只是记得他每周阅读写文,然后突然9月份的一天看到他的文章《别学东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吧》,后来陆续在好多个公众号都看到他的这篇文章,觉得,嗯还行,这个我也知道啊。后来他写了《如何在30分钟阅读一本书》《100天阅读进化史》,我在想这我也知道啊。。。。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成为网红,出书,斜杠青年,知识管理专家,从三线小城的程序员到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总监。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彭小六会红,他知道的我也知道啊,问题是你去做了吗,有去持续地去做吗?
如果每天有阅读公众号的习惯,就会发现很多爆款文章写的知识我们都知道,比如说《如何30天减重20斤》,管住嘴迈开腿;《我一年完成了100多项梦想清单,是怎么做到的》,符合SMART原则的计划,严格的执行;好像并没有什么醍醐灌顶的知识,都是我们知道的呀。问题是你现在还顶着140多斤的体重,做着2015年的2016年没有完成的2017年计划。。。这是因为当我们上完大学,基本的基础知识都有了,所以大概的道理和知识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出现让我们醍醐灌顶的知识的概率很小,有的只是需要我们知道并做到。
我们听网络课程,周末去上各种的听起来很厉害培训班,带着各种美好的期许,想着听厉害的老师讲完课就能马上改变自己。但是,但是我们发现好像老师讲的好像也没有特别深刻的知识呀,或者他讲的我大概知道呀,抱着这样的心态,自然上完了也没有让我们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很多道理和知识我们都知道,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最近一次听彭小六的分享,我突然发现,他讲的我很感兴趣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讲的东西已经超出我的知识体系之外了,这也说明他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也在不断精进不断进化,被称为六神的彭小六都做一直在知行合一,更何况普通的我们呢。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一项自己一直知道但没有做到的事情吧。比如上次课程老师讲的做出理性决策的6个步骤,我们在每次做重大决定之前都用这6个步骤选出自己的好决定;我们知道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减重,那从现在就开始穿上跑鞋,每天跑上几公里吧。相信半年以后,知行合一,我们会有巨大的收获。
3、刻意练习
有时候我们学到一个新知识却发现,觉得非常棒,想要在生活中也用上老师所讲的方法,但是却发现我们很多时候依旧摆脱不了固有的习惯,一想到这里,是不是有些沮丧呢,怎么办呢?刻意练习。
因为不太擅长沟通,所以我去读了很多沟通类的书籍。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作者说的太对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沟通都踩了很多雷区,可能在不经意间就用言语伤害了别人,我当时就在想我一定要把书上说的技能get起来。但是到现实生活中我确发现,我还是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沟通,一再中枪。
比如说有朋友向你倾诉最近很难过工作加班太多,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给对方建议:我想你应该换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安慰对方:没关系,这段时间辛苦完了就好了;或者做比较:哎,我也是上周工作了70个小时,生理期都乱了。。。。。上个月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朋友向我抱怨完加班太多,我马上就在微信上说没关系啦,现在辛苦一点过段时间就好啦,但是当我打完这段字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是在安慰对方,我为什么不试图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倾听一下对方的真正需求和感受呢?于是我把准备回复对方的文字有删除了,开始问她时因为加班太多太累吗?她说加班还好,主要是没有时间陪男友,所以他有些抱怨。所以认真倾听朋友的感受和需求,发现他难过的原因不是因为太累,而是因为没有时间陪男友所以很对方闹得不是很愉快。。。。。。这是我第一次倾听别人没有给建议没有安慰也没有做比较,而是认真地听确认对方的真正感受和需求,当时我做到这一点的时候高兴得跳起来,我终于跳出了固有思维模式开始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生活中了。
我是怎样做到学到并做到的呢----刻意练习。每一次在沟通中,我可能就会不自觉地陷入固有的沟通模式中,但是每一次和别人沟通完我都会复盘并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次朋友跟我倾诉完,我好想给她建议了,那我下次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样和他交流呢,就这样我记录下了9次自己按照固有习惯沟通,并且每一项都详细记录下了我如果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做。到了某一天我朋友向我倾诉加班太多的时候我本能地想跟她说我也一样,但是估计前几次的刻意练习在我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不太清晰的回路,所以我在准备按照固有习惯回复他之后,大脑中的回路被激活了,灵光一闪发现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倾听一下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呀,所以我发现做到了,当时还特别特别激动。
改变自己的固有习惯并不简单,所以当我第一次学会真正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的时候才会这么激动。但是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刻意练习,微小改进。现在就拿写下一个接下来需要刻意练习的项目,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习,然后复盘,记录下精进路上的点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发现每一次的刻意练习都是精进路上的勋章,为我们所喜欢的道路加冕!
每一年春天,我们都满怀期待,希望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都在春天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期待能够在秋天硕果累累。现在我们就先从打破自己的认知框架开始,把知道的变成做到,每天刻意练习开始吧。精进路上,一起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