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时习之章3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

傅佩荣教授的解释是: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风度吗?

有这么一种人,发现别人有善行而不被大众知晓的时候,就会很着急,心里愤愤不平。对于别人尚且如此,如果自己有善行别人不知道的话,心里就更容易产生怨恨的情绪。

不应该生气吗?他们不了解我,甚至误解我,难道我连生气的权利都没有吗?

作为君子来说,求知向善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而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卖弄,也不是为了让别人夸耀自己。其实求知向善就像日常吃饭睡觉一样,是平平常常的事情,是每日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夸耀的。而别人知道不知道,更是与自己毫不相干。有了这种思想,就不会产生怨恨的情绪。

上一句的“不亦乐乎”的“乐”与这里的“愠”可以说是一对反义词。君子为什么而乐,为了道德能够发扬光大、普天大众生活幸福而乐,这是一种公心;君子不能为了什么而生气?不能为了自己不被人知晓而生气,也就是说不能为了“私利”而生气。君子只有公心,没有私利。

那君子能不能生气呢?吃五谷杂粮,就必然有喜怒哀乐。君子当然能够生气了,关键是生气的目的是什么。孟子说,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周武王看到商朝末年民不聊生,非常生气,率领人马推翻了商纣王,天下万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种出于公心的怒就是应该倡导的怒。

论语第一章的三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做学问就是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渐入佳境就会心生喜悦,这种喜悦又是深入研习的内生动力,促使我们不断精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持续地学习让我们取得成绩,而我们有一颗弘扬道德学问的公心,天下志同道合的人就会聚到一起相互切磋,其乐融融。当然,做学问是自己的事情,就算是别人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本事,那也不会心生怨恨,君子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不会被外人所左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394评论 1 16
  • 八小时之外,或者正在工作的你,是否有留意头顶上一朵朵云彩? 工作之余,想要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之时,放眼望望这些白色...
    涵雨清枫阅读 282评论 0 0
  • 文/楚汉 舒适区呆久了就想改变,具体改变的方向在哪儿?如何改变?是摆在眼前最现实且焦躁的问题。用焦躁这个词儿我认为...
    作家壹时光阅读 382评论 0 2
  • 我素来怕冷,到了冬天就更是如此了。 尽管在今天中午之前,我还穿的像秋天,可每每在户外,总是冻得心脏直哆嗦。 想对象...
    燕南有灵阅读 243评论 0 1
  • 从此刻 我决定原谅自己 原谅自己可能对你不经意的打扰 我可能真的只注意了我的快乐 我最亲爱的朋友啊 原谅我连这些话...
    一叶倾秋阅读 240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