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用了几百年的“刀”

前几天我在央视电影频道,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洋妞儿到我家》。电影的情节设计很一般,对白也无出彩之出。这部电影吸引我的元素,是它反映的主题——中国人的教育观。

电影讲述一对晚婚晚育的夫妻,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聘了一个洋外教,妻子也为了孩子能顺利出国,积极申请绿卡,想去美国谋求职业。为了孩子成长,他们不惜一切,金钱、精力、尊严,甚至是夫妻感情。

但洋外教全新的学习、成长观念,给这对夫妻以沉重的打击。这位洋外教为完成自己对孩子的教学任务,屡次不顾这对夫妻的反对,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成长教育。

在洋外教的启发下,孩子不但学会了英语,还知道在迷路时如何向警察求助,买东西时,如何与商贩讨价还价,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才不吃亏,如何在陌生环境保护自己等等。

电影中的孩子才五岁,但掌握的生存技能和交际技巧,却是很多中学生都不一定会的实用本领。

电影是一种艺术,我承认里面的情节有许多夸张、渲染的成分,但反映的却是中国父母的生活现实。

我们现在的家长,大部分和电影中的那对夫妻一样。对孩子的企望值太高,为了孩子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

我们往往不自觉的替孩子包揽了一切,把孩子罩在了“温室大棚”之中。上小学时,替孩子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洗衣梳头。时刻把孩子捧在手中、含在嘴里,不敢让孩子和外界接触。

孩子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外,还要参加各种培训和特长训练。孩子整天就如一个不断拨快的陀螺,一刻不停的旋转奔波,从来没有机会停下来,看看世界,看看自己。

据网络统计,中国父母为后代的付出,不管是从金钱上,还是从精力上,都排在世界之首。

很多家庭的破裂,夫妻的争吵都和孩子教育有关。孩子教育不但成了中国父母的不能承受之重,还大大降低了中国夫妻的幸福指数。

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宗都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都在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把读书放在了最崇高的地位。

我承认,读书是草根阶层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重要途经,这件事必须做好。但

有些东西和技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却是生存必须的东西。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生存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才是安全、尊严、自我实现等其他价值目标。

这种把读书作为孩子成长唯一路线图的错位思想,就像一把用了几百年的刀,不但锋利无比,还所向披靡。把我们子孙后代的其他技能,劈砍了个干干净净,培养出一个个智商和技能不成正比的怪胎、奇才。

我以前老纳闷儿,为什么聊斋里的狐狸精,总爱找书生的麻烦。为什么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仔细一分析,才明白了个中原因。

正是这用了几百年的刀,把书生们砍的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羸弱不堪,奄奄一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12,418评论 2 22
  • 原来我们都是越走越远!!!
    度度_a8cd阅读 493评论 0 0
  • 发展背景 截至2016年6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
    崔子橙阅读 11,377评论 0 14
  • 早上早早奶奶给早早烫奶粉,发现从罐里面舀出来的奶粉里面有一根白毛毛,仔细看竟然是一截白头发。“还有一根,”我看到奶...
    夏日冰雪阅读 6,261评论 0 1
  • 这几天天气闷热,晚上睡觉要开着空调才能入睡。现在住的房子是有30年历史的老式楼房,只在客厅里装了 一台1匹的空调。...
    凯里木阅读 5,1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