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提前回老家,晚上老妈爬上凳子放棉絮被子,吓我一跳。赶紧让她下来,之前棉絮被子是放在床上的,我回来了给我腾铺,她不得不把夏天不用的厚被子码起来堆在沙发的纸箱上。
我观看了一下房间,那个人造革的沙发几乎没用过,在我的记忆里,上面一直垒着东西。我以前不用的,我弟开餐馆不用的,我弟媳开美容院不用的,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盒子,玩具,我老爸都收藏起来,垒在一起比人还高。明明把这些杂货清理掉,买一个大衣柜,什么棉絮被子都可以装下,房间也清爽整洁得多,但父母偏偏不愿意。
关于断舍离,只要看微信,我们大概都可以通过网络知识,知道一些它对于人生的好处,但父母不看微信不使用网络,因为年迈书也不用看了,只看电视,但又偏偏不看生活智慧内节日,加上顽固的思想和经验,他们也许根本就没觉得,可以去选择另一种更轻松的方式生活是智慧。
关于这些生活方式,我们姊妹也曾想过影响他们,劝谏他们,都没有作用,尤其是父亲,从没觉得“美”可以改善生活品质,也没有觉得“美”可以调剂生命。小时候姐姐们喜欢蹦蹦跳跳的舞蹈,希望多关注一点,我父亲说:那个舞蹈有什么看的,蹲下去又站起来。活生生的把赋有意义的动作形容成生活中的肢体运动。我们姐妹也哭笑不得,只能跟着他看新闻。
都说原生态家庭的影响力强大,一不留神,自己身上会全是父母影子,在这一点上,我尤其警惕,很害怕自己犹如父母一般,失去所有对生活趣味的追求。
所以我特别爱反思反省,一直在努力维护心中那丝丝对生活美好色彩的向往。学会了把父母当一面镜子,鲜明的照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我想象自己是父母,如果懂得不墨守成规换一种新思维行事,是不是特别美好。
如果我是父母,在这样特别的晚年,应该把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不用的,多余的通通都舍去,换一些生活必须的。房间里也不会留那么多无用占地方的小柜子,现代家具一排整齐的大衣柜,什么东西都可以收藏得很好。让家简单轻松,舒适干净,给自己每一天都一个好心情。这样一想,我就对我晚年生活有了新的价值观,觉得那才是一个明智的老年人应该有的心态。
父母经历过战争,饥荒,和各种政治运动,备战备荒是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总的价值观,所以他们惜物,恋物,一切东西都舍不得丢弃。在父母感情里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看到他们纯粹的因为爱子女而表现出爱,他们不善于表达感情,也没有那种浓浓的情,一切都好像淡淡的,不会矫情,不会特别体验一切美的东西。就好像他们谈恋爱时也都不失大体,中规中矩一样,时代的环境和烙印在他们心里身上留下太明显的记号。
每次把父母当着镜子,我也就可以照出自己的无知和不足,真希望自己可以从时代的背景中走出来,做一个明智的让己让人舒适的人。拥有一个好的价值观才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