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转折隐藏在密集的鸟群中
天空与海洋都无法察觉
怀着美梦却可以看见
摸索颠倒的一瞬间
所有的怀念隐藏在相似的日子里
心里的蜘蛛模仿人类张灯结彩
携带乐器的游民也无法表达
这对望的方式
接近古人
接近星空
——《路边野餐》
贯穿影片的几段诗都很好,我尤其喜欢上面这段。
看完《路边野餐》的第一感觉是懵逼,一来因为周末吃完中饭在床上看,看一半睡着了,后来又补上,结果没看明白。于是又补了二刷,总算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看文艺片需要耐心,我是个没有耐心的人,对大多数事情毫无耐心,即便是喜爱的书影音也常常如此。
初看此片印象较深的只有几个点,一个是在找卫卫的路上碰到一个同样也喜欢在手上画手表,喜欢讲野人的小伙,名字也叫卫卫。然后还有卫卫喜欢的姑娘(洋洋)。我不知道导演干嘛要花这么大篇幅讲跟故事其实没什么大关系的两个人,特别是洋洋,出来得有些莫名其妙,是一个巨大的懵点。另一个印象深的点是那首清新可人的《小茉莉》,男主还唱了一回这个歌来撩妹。
二刷时发现,其实很多情节之前都没看明白,其实二刷过后有些细节和情节点仍然没有看得太明白,我很少会去二刷一部电影,三刷就更稀罕了。这大概跟我没什么耐心也有关系吧。如果再去刷一遍,那我不知得有多爱它了。其实我不喜欢聊天电影里的情节,研究情节,梳理剧情的影评豆瓣上一般都有,还有人把这个电影当成《致命ID》一样的片子来解读,虽然牵强,但也十分有趣。
其实看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特别是一部像诗一样的电影,又何必把它的情节和细节剖析得那么清楚呢,自己看,自己感受就好。如果二刷三刷还能刷出新感受,自然也是电影的一大优点。之前我去电影院二刷《魔兽》,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在之前,我知道导演是个新人,并不认识,看资料,89年的小伙,20几岁的小子,处女作,故事简单的近乎无聊,但片子拍得像是四五十岁的作品。这倒不是因为影片的主角年纪的缘故,整部片子一股浓浓的亲历感,导演肯定在对片子故事身有感触,才能拍出如此生活又如此艺术的细节。
起初看这个电影,是因为诗。这部电影以诗的念白贯穿始终,诗都是导演自己写的,写得也很好。我只想说,毕赣太牛逼。新人一旦走红了,就开始说他像哪些哪些大师了,先从中国找,娄烨、贾樟柯甚至候孝贤,更高评价的,说他得了塔可夫斯基的真传。
之前跟朋友聊起毕赣,说他以前手机上存了一部电影,就是《重庆森林》,一部电影就看了几十遍,因为没别的片子可看。后来上了大学,一年看了三万部(哈哈,太夸张)。希望他下一部电影拍出二十几岁的感觉,就算是塔可夫斯基,也年轻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