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浸透一背。不知道你是谁,却知道你为了谁。
千年一遇的暴雨,席卷了河南。郑州、焦作、新乡等10地市一时间出现历史极值大雨。据统计,郑州在三天内下了以往一整年的雨量。一小时内相当于往郑州倒入了150个西湖。一瞬间,水势蔓延,街道席卷,浊浪排空,日月隐曜。汽车被水淹没,行人在水中艰难上游,大水笼罩了郑州。
2021年7月20日傍晚,所有搭乘郑州地铁五号线的乘客都经历了生死一瞬:毫无征兆的大雨,顷刻之间吞没了整个城市。水线先是从小腿、膝盖,逐渐蔓延至腰部、胸腔,最后直到脖子。车间中的人从焦躁、埋怨,开始变得绝望、无力。密闭的车厢内,空气越来越稀薄,已经不少人因为缺氧昏迷。有的人,已经打电话与家人告别。
就在这时,消防员来了。橘黄的亮色,在昏黑的车厢中那么显眼,那么温暖。头盔灯,闪烁的光芒,使一颗颗彷徨无助的心,终于有了依靠。“咚咚咚”,在消防员们的敲击下,密不透风的车窗终于被敲了开来,新鲜的空气灌进车厢,让人重新有了生的希望。忘不了“奇迹奇缘”的描述 :车厢中满是相互安慰的声音,有人偷偷的啜泣。终于有生的希望了。大家都喊着让昏迷的先走,随后又喊着让女生先走。患难见真情,而无畏的消防战士,车厢中的乘客,身上都闪耀着人性之光,给灰暗的河南带来了一丝光亮。
就在这辆深受灾患的车厢中,走出了一名英雄,他的名字是于逸飞。于逸飞只是郑州医院的一名实习生。灾难爆发当天,是他实习的第一天,包中的白大褂,还是今天新发下来的。本来他也是一名受灾者,他在看到这一幅人间惨状时,没有独自逃避,而是换上今天刚发的白大褂,为呼吸停止的人做心肺复苏。这一做,就是6个小时。原本突临灾难,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严重的伤害。此时更是需要一刻不停地做着心肺复苏,对他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考验。整整六个小时,他的膝盖被跪烂,鞋不知被跑到哪里,脚也被积水中的玻璃渣划出长长的伤口。正是因为有于逸飞这样遇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平凡英雄,河南才能以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扛过这次灾难。
除了郑州地铁,还有无数个角落在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郑州市民喊着口号在水浪中前进。民间越野人组织车队全城救援。不少旅馆自愿降低自己的收费标准,只愿更多人有一个安身之所。图书馆等公共地区24小时开放,更有无数脱险市民加入了抗涝救灾的队伍。
此外,还有无数橘黄色、墨绿色、净白色的身影。他们与时间赛跑,于死神手中抢夺一个又一个生命。暂时还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却知道他们为了谁。
不禁想到庚子鼠年来势汹汹的疫情,那时的中国更像如阴霾笼罩一般,没有感情的病毒持着刀枪横冲直撞,但我们依旧用星星点点汇聚成的力量诠释了中国英雄的本色,以及滴水汇成汪洋的过程。历史不是在重演,命运不是在为难,中国百姓亦无意与其一争高下,它是一种历练,是这个时代的命题,考的主题便是——中国精神。
暴雨无情,人亦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水上救援专业队伍齐聚河南,全国各地的汇聚物资齐聚河南,全国各地的爱心和关怀齐聚河南。河南,作为四朝古都,承在着中国厚重的历史。“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次的灾难,不能摧垮河南的脊梁,而是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
古语有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现在看来,冲锋在灾区一线的中华儿女不只是脚踏祥云的瑞麟,他们的到来使河南人民看到了“生”的希望,使无情的洪水走向“死”的深坑,使人间百难皆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