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的门票可以提早一个月在网上订的,每天有限额6000,你订不到就只能买临时票,临时票也买不到就只能明天请早了。我们去的时候算是旺季,订车的旅行社帮订的票价为200元(官网238,淡季140)。包含开场的两部电影:主题数字电影《千年莫高》、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区间车,25至30人一组配备专职讲解员,参观莫高窟8个开放洞窟(4个固定4个随机),还包括很多莫高窟相关的博物馆N个。
对了,大西北几乎所有景区都不能携带打火机的,有安检门,由于同行小伙伴两个烟瘾较大
这次旅程他们主动丢弃了5、6个打火机(噗),进市区买一个去一个景点又丢回一个哈哈哈如此循环
本来马师傅说莫高窟好像不检打火机的,他们老神在在地带着火机排队进场
结果,他们两个在门口又各被收了一个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进莫高窟景区前,先在门口看两部电影。《千年莫高》说的是莫高窟近1700年历史和当年民间谁第一个建的莫高窟,后来为什么又有人自发参与莫高窟的建造。球幕电影《梦幻佛宫》是睡着看的,用电影去全方位介绍莫高窟经典的7个数字洞窟。
《千年莫高》让我们知道了莫高窟原来是在鸣沙山的范围内,在鸣沙山的边沿,鸣沙山居然这么大,大到汽车走了1小时也还是在鸣沙山境界内。前秦时期,僧人乐尊经过此沙山,在沙漠中独自行走了很多天,又累又热又渴,几乎见到了彼岸时,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我理解为是我昨天看到的壮丽沙山日出,真有佛光普照的感觉),忽然觉得大漠中行走又有了希望和曙光,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来“莫”通“漠”)。北魏、西魏、北周时因为统治者崇尚佛教,于是在王公贵族的带领下,附近的居民在原来的两个洞附近又凿了很多个洞,他们觉得修建佛洞功德无量,渐渐地就发展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规模。
电影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是一部拍得很优秀的纪录片,大家有机会亲身去看看。唐朝时多达千余个的石窟,现代仅存735个,正常能够开放的洞窟有40个,另有20个洞窟是调节开放的,还有10个特窟(仅在淡季开放,另外收费),而一张旺季的套票进去只能看到8个洞窟(淡季是12个),有四个很有代表性的经典洞窟是必看的,另4个是根据当天的游客人数安排的,也就是说,你几乎每次去都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洞窟。
洞窟的艺术、历史和科技价值在于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从洞窟中的图案和雕像中看出当时当朝人们贵族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到底在哪里,琴棋书画风雅颂,也方便历史学家的考古。从洞窟历朝历代的维修痕迹,我们可以轻易地知道哪个窟是哪个朝代修建过,因为每一朝都有非常明显的维修风格:例如唐朝的衣服色彩和花纹是最精致和繁复的,西夏的地砖是最美丽的,清朝由于清兵入关满族和中原各族审美不一致而且维修非官方导致清朝的维修最简陋也最粗俗。从表层壁画的破裂也可以看到内层还藏着不一样的壁画、从表层地砖的损毁可以清楚地看到历朝历代的地砖风格,这一切的一切都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藏宝洞,精确到每一厘米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那天,给我们讲解的年轻小姐姐,从其谈吐和学识,大概可以知道她不仅仅是一名普通讲解员,我们猜其身份至少应该是敦煌莫高窟研究院的研究生,至少。她穿着粉色卫衣深色牛仔裤化着日妆踩着一对运动的小白鞋和一般穿着礼仪服、西装的讲解小姐不一样,随性、活泼、年轻、知性、侃侃而谈。和我们同一个讲解团的游客中不乏学识渊博之人,但对于游客所提关于中国历史的各种问题,她都回答得非常专业且不假思索。她对于造成莫高窟藏经洞文物、经书流失乡野和国外的王圆箓道士有着不一样的评价——他做了他当时力所能及的对于莫高窟的保护,而他的愚昧和无知也是基于当时清朝整个社会的无能造成的,也正因为他我们才得以发现藏经洞的存在莫高窟才能在如此阵阵黄沙中保存至今,功过并不能简单一句话来评价。和她差不多年纪和随性衣着的讲解员,我们见到不下十人,猜想,他们应该都是同为研究院的学生,在旺季游客多时才会帮忙一下客串讲解,平时更多的应该专注在洞窟的保护、记录和解读中。羡慕可以一头埋进学术研究的人,活在世俗中又彷如已然出世,大有一种任天边风起云涌我自巍然不动的气概。
每一个洞窟的门口还贴着一个二维码,如果你没能亲身进去参观,可以通过扫一扫该二维码,在数字洞窟里看到其介绍和解读。
有洞窟里没有光线也没有灯,只有讲解小姐姐手上的一支冷光小电筒,指哪说哪。这是因为壁画和雕像的涂料会因为接触阳光和氧气而色彩褪化甚至剥落。我们在里面也可以看到瞩目惊心的氧化,一定要做到不破坏文物,洞内不拍照不录像不喧哗,文明参观。
在参观的时候,我们还见到一团10人左右扛着摄像机和吊着一支收音麦簇拥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伯伯,大概是人物采访或者在拍纪录片吧,那么这个伯伯对莫高窟应该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莫非是研究院院长、艺术家之类?后来,真让我们在记录莫高窟的历史博物馆里找到了差不多样子的图片,头像下面的介绍是敦煌博物院院长(前任?)。
九层楼的红色建筑背后就是50公里的鸣沙山,以前,在还没加固山体时,鸣沙山的沙会从莫高窟的头顶大规模地倾泻下来,造成莫高窟的多次危难。幸得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莫高窟的保护,两次拨款抢救莫高窟,并三次拯救莫高窟于水深火热之中。
洞窟门口的铝合金门是锁着的,讲解小姐姐讲一个洞窟才开一个门,铝合金门是1987年时邵逸夫捐资1000万港元加建的,控温控湿防盗,虽然从2018的角度来说,这门破坏了莫高窟的原貌,最起码应该设计得和外表相称,但这却是30年前能够保护到莫高窟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这趟参观,我们进入了第16、17窟(藏经洞)、第61窟……各个时期的洞窟都各有一个,明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看多了在讲解小姐姐的带领下自己都能粗略分别出朝代来。有一个洞窟里面满满的画着很小很小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佛像,佛像的脸上矿石颜料已经从肉色氧化成黑色,但仍然不能遮掩其震憾。对了,记得抬头看,藻井的华丽、复杂多变也是莫高窟的一大看点。
历史斑驳的痕迹在岌岌可危的小门廊上清晰地近距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晚唐还是宋呢?旁边也没有立牌介绍。
其它小院的脊兽 ↓↓
清道光的牌坊,后由郭沫若题《石室宝藏》
离开洞窟,去了历史博物馆,里面有几个按比例复制的洞窟,破损的形状和褪色的矿石颜料几乎和真的一模一样,很逼真,也同样地不能拍照。
西夏的地砖各有各的不同,在我进入的8个洞窟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个,十一卷瓣莲花纹砖,很漂亮,而且11这个并不完满的单数实在让人很印象深刻。在洞窟时就觉得一大片一大片的看着很美丽很精致,想不到能在博物馆看到能供拍照的真品。
在西张线时,其实我们一开始还有安排和莫高窟类似的西千佛洞、榆林窟的参观,不过后来在车上马师傅和我们说,如果我们去莫高窟,那么前两个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不太建议我们去,毕竟要留着看更不一样的景致。于是我们临时更改了行程,变成了现在各位看到的留更多时间在魔鬼城。
离开博物馆,出口附近可以见到莫高窟的文创商店,T恤什么的设计得都挺好看的,我自己就买了几卷藻井图案的和纸胶带,很美。顺说,敦煌机场里有一间文创(有且只有一间)的和纸胶带也超多超好看!喜欢手帐的同学记得多买一点。
傍晚时分,回到敦煌,入住敦煌市中心酒店,打开窗户对面就是鸣沙山
敦煌市中心的党河好写意,这是新敦煌八景之一的“党河风情”
这条河的设计师看来是个诗意的人
两岸绿柳成阴,远眺鸣沙山,秋风凉爽,夕阳西下,还可以去到河中心休憩,还有方便两岸居民渡河的石块
这市中心河的设计真的很舒服,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师真的很重要,我们广州只能自愧不如
我们在夕阳的暖光下凌波微步走在党河之上的石墩,远处是鸣沙山的柔美,脚下是清澈河水的潺潺流动
风趣幽默的警示牌 ↓↓
这党河就是以前月牙泉自主补给水位的源头,只是现在月牙泉已经不能自主补水了
被风沙长年侵蚀的亭顶,特别有敦煌特色的沙黄色
这个瓜州的西洲蜜,我们从瓜州一路带到来敦煌
绕路去了戈壁滩,历经500公里,它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去过戈壁滩的瓜 ✧(≖ ≖✿)
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瓜了,会自己切自己了2333
其实瓜州的瓜真的很甜啊,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在车和酒店里闷了它两天
Day6:返程广州
虽然我玩得很开心,但作为一个大吃货省的大吃货,我吃得一点也不开心〒〒
我完美地错过了中秋的栗子芋头月饼炒螺蟹水柿大红柿沙田柚提子,而且还回到广州才知道烤全羊是当地特色(所以没吃到)
听说清真蛋糕也很好吃,当然我也是回来广州才听说的
就吃了个肉夹馍,一个大饼,对,还有那只大漠风沙鸡
牛肉面没有牛肉,要牛肉就要加一倍的钱(7.5元和16元的区别),而且牛肉是酱牛肉,掩盖了牛肉对于肉食主义者发出的诱人味道
PS:那个驴肉黄面的驴肉也没感觉是驴肉,口感和牛肉差不多
敦煌飞回西安的飞机上,有乘客带了一大袋的瓜╰(*°°*)╯
对了,从市中心方向开车去敦煌机场,再过一两公里就有一个胡扬林了,我们怕时间不够,所以回程这天不敢让马师傅开过去
下次有机会再走西半程,如果经过敦煌,季节对的话可以去去哦~
去程的时候,因为和猫大是分开时间、城市转机的,猫大是直飞,医生是中转衡阳,我们是中转西安
西宁集中时,我告诉猫大,哇,西安飞过来全程是没云的,在飞机上是可以清楚看到地面的山脉
他不信我,说一定会有云层
结果,回程时,他也亲眼看到了,敦煌飞西安的全程都是没有云层的,地面上的地质地貌看得超清楚哦~
西安存心不让我们登基,你看这指示牌…………
晚上10点多,在西安飞广州的飞机上,西安机场突发大雾,连地面的指示灯都完全无法看清的那种大雾
从飞机窗口望出去其它等待起飞信号的飞机,像E.C.S系统(电子伪装迷彩系统)一样,彻底在大雾天隐身了
后来在机上等了半小时左右,大雾仍然丝毫没有散去,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西安机场决定“盲目起飞”(仅靠仪表起飞),各等候多时的飞机依次起飞
虽然知道盲目飞行对机师来说肯定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
但作为乘客第一次经历还是挺惊奇的,当飞机抽头起飞,离开西安机场我们再回望时——
天空居然一片晴朗,就唯独机场方圆几公里大雾浓罩!真诡异……
深夜1点,回到广州了 ↑↑~~结束维期6天的大西北之旅
我们有机会再游东半程吧!再见~我们祖国的西域!
(PS:此趟旅程连购物花费差一张毛爷爷够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