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厌学初中生带手机流浪12天:“小太阳”+“大战友”的帮助下,孩子走出了厌学!
微博上看到一件事:
陕西西安发现一流浪小孩,据发现孩子的那名居民讲,孩子已经离家出走12天了。
流浪,小孩,蓬头垢面,多么扎心的字眼!
心疼!心痛!难受!
如果他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会狠狠的搂住他,无语泪流……
做家长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
可我们的爱,为什么把孩子越推越远了呢?
甚至,离家出走了!
“不愿学习”,这就是原因!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个理由足够了。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他,厌学了。
厌学,就像一座围城,把他与学习隔开。
厌学,让他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家的温馨,父母的疼爱。
厌学,让他不愿学习,离开家,去流浪。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厌学的秘密,和孩子一起,帮助他走出厌学的迷宫。
01 小宇的“厌学”之路,父母心痛又无奈
网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宇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他上课睡觉、从来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考试门门不及格。
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办法。
最后,小宇妈妈不得已,只能丢下工作,请假来学校陪读,
小宇厌学的情况依旧不见好转。
他成了班级里的“怪人”。
优秀生远离他,怕被他“传染”了;差生也远离他,怕被他“带坏”了。
对于小宇来说:
未来,太遥远;学习太累太痛苦;他只想要逃离,哪怕片刻的快乐。
放学后,他开始了他的“快乐”。
玩游戏,一局接一局;刷抖音,看快手,一个接一个……
每天放学后,是玩;放假了,依旧是玩。
父母的管束,他置之不理。他只想在玩的世界里,麻醉自己,不愿醒来。
本该好好学习的时光,却荒废在了玩上。
本该畅游学海的时光,却只能望洋兴叹。
本该意气风发努力向上,却颓废了自身。
父母心痛,因为他们只能看着孩子,一天天这样过去,无力改变。
父母无奈,因为他们只能看着孩子,一天天虚度光阴,无可奈何。
最终,小宇初中毕业,念了职高,早早的进入了社会。
成年后,他后悔的说,初中的时候,若肯下功夫,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了……
小宇初中时的“爽”日子,毁了他的学习之路,也让他的父母心力交瘁,身心疲惫。
厌学,真是“毁”人不倦!
02 厌学,是因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学生和家长的心愿。
谁也不是天生的差生,谁也不是天生就厌学!
厌学,是因为什么呢?
厌学,是因为在学校里,渐渐的难以适应学习,积攒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无法解决,不得不放弃了学习。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了说他家孩子遇到的情况:
“@天道酬勤20140901: 我家娃刚上初一,同样感受巨大压力,周考月考期中联考期末,每天考试已麻木,回家同样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们都很心疼孩子休息不足,怕身体垮掉。”
学校里,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连连不断。考试就像天平一端的砝码,一次次的累积着,压的人喘不过气!
考完试,修改试卷,查缺补漏。然后等待下一轮的考试,如此循环。仿佛孩子们成了做题的机器,不知疲倦。
孩子们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有了。日积月累,越学越不会!
苦!
厌学,是因为在课外“学习”多,除了学校的学习,家长们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导致孩子们疲于奔命。
家长们给孩子们在周末报了各种补习班,进行“加餐”。
周末孩子们三三两两,挤公交,坐地铁,奔波在去培训学校的路上。
网上有学生吐槽周末补课:
真羡慕不用补课的同学,早上睡到自然醒,多美!
作业写完了,各种玩。逛街,游戏……
好苦逼的补课…
本来休息的时间,没有了,真累啊……
厌学,是因为家长以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孩子,孩子也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家长,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看过一部电影,一个情节记忆深刻:
儿子考试没考好,被他爸数落半天。
儿子忍无可忍,发飙道:这种生活,我非常不快乐,如果你想要一个学习机器,那么就当我死了吧!
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只是痛快了父母,却伤透了孩子,让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
父母,习惯了用他们的方式和我们沟通,习惯了以上示下的俯视,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姿态,习惯了我们在家长面前毫无地位。
孩子学习的压力,补课的疲惫,和家长无望的沟通,让孩子心累,麻木,自闭。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出离这里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厌学。
厌学,是孩子们自我建造的“天堂”,这里,他们可以逃避学习,快乐轻松。
付出的代价就是:不再学习。
03 “小太阳+大战友”,陪孩子走出“厌学”
教育学家弗洛姆指出: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深以为然。
一个朋友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明是一名初一的学生。
开学一个月后,他开始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作业的正确率下降了很多,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潦草。周考,月考成绩也烂。
玩手机,看视频,刷游戏成了他的“主业”。
家长训斥,甚至动手打骂,也无济于事。
家长咨询了班主任,积极解决孩子厌学问题的办法。
他开始陪儿子一起玩游戏,看短视频。
以游戏,短视频为媒,他走进孩子的心里。
周末了,一起出去走走,增进感情。
晚上,陪儿子写作业。遇到问题,一起讨论。
他甚至自学了初一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遇到难题,咨询相关老师。
渐渐的,孩子变好了。
在学校的学习,明显进步,各科老师反馈孩子进步明显。
在家学习,合理安排时间,既有学习的时间,也有游戏的时间,父子俩玩的不亦乐乎。
周考月考期末考,成绩优异。
平时学习有计划,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喝玩乐”。
老师说,这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
父母说,他还是那个他,只是他变得想学肯学了。
他说,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不苦只甜。
学习之门,找到了钥匙,就会越学越快乐。
相反,学习总是碰壁,难免心浮气躁,弃门不入。
厌学,厌在“屡战屡败”,没有光亮,只有黑暗。
越学越“困”,困在学不会,越学越累。
厌学就像加法,一点点不会,每天累加,变成压死骆驼的“稻草山”。
走出厌学,就像减法。一点点减去不会的,越来越轻松。
有一位思想家曾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家长的陪伴,家长的榜样示范力量,引领着孩子,一点点走出来,成为他去学习的正向力量的强大动力。
家长的及时介入,陪伴他,支撑他,激励他,成为他成长中的“小太阳”!
家长的榜样示范,和他一起学,一起成长,一起面对困难,一起攻克学习难关,成为他的“大战友”。
英国知名心理学家曾说:“一个经常得到肯定,潜能将会被开发到50%。如果这个肯定来自于家庭,那么他的潜能将会被开发70%-80%。”
家长陪伴孩子,鼓励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就会得到力量,可以更快的恢复信心,走出厌学。
泰戈尔曾说过:“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你光辉的灿烂与自由。”
有了父母的爱,有了父母的陪伴,有了他们的榜样示范,孩子们会恢复元气,走出厌学,迎接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