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背,就是帝王之相;你这一念,就是菩萨心肠。--从韩信和黄启团的人生境界之对比,论人生使命的重要性

一,韩信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淮阴侯韩信》,除了依稀记得主演张丰毅把韩信演得又帅又憨外,就只记住了一句台词和一个场景:“你这一背,就是帝王之相!”电视画面同时出现韩信宽阔雄壮的背影。

此处的“背”应该是一个双关,表面称赞韩信的背部宽厚雄壮如帝王,暗里建议韩信“拥兵为王”。韩信不仅没有采纳建议,居然还被汉高祖的老婆弄了个身首异处,令人好不唏嘘!缘何如此呢?我个人认为:表面上他虽有帝王之相,但他内心却没有帝王之命--帝王的使命。

撇开韩信的军事天分不说,单从他的政治立场来看,最终令他不得善终的原因,就是在项羽死后,他一直在“拥刘与反刘”之间纠结:“拥刘”,可他功高盖主,刘邦容不下他;“反刘”,他自己也说“天子乃天授,非人力也。”(项羽死前他还是坚定“拥刘”的。)

此时就要考验韩信的人生境界了。按照简单的逻辑推理,他有三条路走:除了前面的两条,还剩下“既不拥刘,也不反刘”,也就是“退隐江湖”。我觉得韩信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但他做不到,因为他的人生境界局限在“得失”层面。他放不下自己受“胯下之辱”,布“背水一阵”,多年戎马生涯换来的王侯将相之名利,是他自己把自己逼到了一个两难的地步。

如果他走第三条路:退隐江湖,潜心著书,或开馆办学。从此朝堂之上少了一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末路英雄;而民间说不定多出一名与孔夫子齐名的“武圣人”!再不济,也落个安享晚年。

所以韩信的悲剧在于:他没有称帝的使命感,却还要去淌这趟浑水。所以在刘邦强烈的“自命天子”的使命感前,他死定了!

二,黄启团

他跟韩信同样出自寒门。而立之年,发觉自己的婚姻、事业、人际关系、友情、亲情似乎都出了问题,他跟韩信一样,遇到过让自己两难的境地,只不过那不关乎生死。(有兴趣的可以去黄老师的新书里看他的剧透。)

但他比韩信幸运,他遇到NLP,指引他从“两难”变为“双赢”,他走出了“黑洞”,成长为一个“发光体”。并立志推广普及“应用心理学”(这门学问如同一本“人”的说明书),还创办了三个机构来实施传播。(以下介绍是我个人理解,非官方。)

1是壹心理,针对普通人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一些简短有趣的心理知识和实用测评,洒洒心灵鸡汤等,类似于扫盲程度。

2是中国NLP学院:针对有志成为心理导师的线下培训,不管是导自己,还是导别人。毕业学员类似于教练程度。

3是大成心理学校: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毕业学员类似于教授程度。

中国的心理学起步比国外晚了至少100多年,我不敢说黄启团老师此举是利在千秋,但至少是功在当代!

三,韩、黄二人同样面对人生困境,却因人生使命的高低之别,导致人生格局的宽窄不同。其实又有那个普通人没有遇到过人生困境呢?我们最终的“命运”同样决定于我们的“使命”!

ps:此文源于我阅读黄启团老师所著《只因目中无人》所感,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也许将贻笑大方,但我仍然选择记录下来,只为我心生此念的当下。

感恩团长老师的菩萨心肠!考虑到我等暂时无法参加他线下课程的人,特地著书一本,为我们解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是一年年末时,你接到同学聚会的邀约电话了吗?去还是不去? 我不去。 毕业这些年,大伙各奔东西,天南地北难得一见。...
    艾妮萌阅读 277评论 1 0
  • 好不容易出趟门,遇到下雨。 也是霉伤心。 别个晒太阳,我只有晒朋友圈了。 哪知道,朋友圈里,艳阳高照,外搭,还是一...
    泥脚书虫阅读 74评论 0 0
  • 关于成长的方法是“学习”这个答案,我深有体会,我大学上的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浑浑噩噩过了四年,没有在专业上...
    真壹阅读 4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