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构的吴皇后,是开封人,在她入宫之前,据说她的父亲吴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一个亭子,上面写着“侍康”二字。后来吴氏十四岁的时候,被选入宫,那个时候赵构还是康王殿下,时人都奇怪,梦里的侍康亭,真的变成了侍奉康王了。
史书上这样的记载,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却让我想起汉代钩弋夫人、春秋战国时期宋仲子的故事,与其何等相似。
吴氏是个很聪明、情商很高的女子,赵构即皇帝位后,她常常以戎服服侍在左右,这让看惯了宫里华服美人的皇帝,有了那么一丝新鲜感,再加上她知书懂史,善于书画,如此特别知性的女子,看在皇帝眼里,便是另一番风景了。
于是,皇帝对她愈加宠幸,随着恩宠的不断加深,她的品级也在一路上涨,从封才人、封婉仪直至封贵妃,离皇后就差一步之遥。而这最后的一步,赵构也没有让她等待太久。
绍兴九年,赵构的原配夫人邢氏,死于五国城,虽然名义上赵构在临安将她遥册为皇后,可实际上,邢氏一直陷于金兵之手,到死也没有享过一天皇后的福。
如今后位空虚,一些大臣如秦桧等,立即上表请立吴氏为中宫皇后,就连太后也完全同意,可见当时吴氏的人缘,从宫内到宫外,都是顺风顺水。
绍兴十三年,赵构正式下诏,立吴贵妃为皇后。
皇后,古代女人最荣宠极致的尊位,吴氏凭借着她的智慧与高情商,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然而,身为国母的她,始终有一事遗憾,那就是没有自己的子嗣。
由于众所周知赵构身体的原因,高宗一朝没有名正言顺的皇子,这下可急坏了宗亲大臣们,以及赵构本人。于是,赵伯琮幸运地以宗室子被选入宫,赵构命张氏养育他。一旦赵构确认自己再也生不出孩子,赵伯琮就可被立为皇太子,这样就避免南宋江山落得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
吴氏当时还是一名小小的才人,却颇具远见,她也向赵构请旨,想要收一名义子承恩膝下,于是赵伯玖也被选入宫中,由吴氏抚养。没过多久,张氏去世,赵伯琮失去了养母,并一起归到吴氏名下抚养。从此,吴氏成了他的第二位养母。
年少的伯琮展现出了优秀的才华,他性情恭俭,喜好读书,得到了赵构及吴氏一致的喜爱,于是被封为普安郡王,继而正式被立为皇子,封为建王,实际上就是钦定的王朝继承人。
不久之后,宋高宗赵构退位,孝宗赵伯琮即位,吴皇后成了太上皇后。至此以后,她的称号一变再变,从太上皇后到皇太后,又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称号每变一次,她的品级就更加尊贵一分,同样地,她离死亡也就更近一步。
庆元三年十月,吴氏病重,虽然子孙为她想尽了办法:向天地、宗庙、社稷祈祷,并大赦天下。然而,这一切都没能延缓死亡的到来,过了月余,吴氏去世,年八十三岁。赵构享年八十一岁,她和她的丈夫一样,都是高寿,这在皇室夫妻中应属罕见。
本号文章,皆为成周子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