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出门散步,一路走来,无意中就到了图书馆的门口(这里给大家交代一下,我们单位是国企,一家上市公司,员工有数万人,这是我们公司工会的图书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有点不淡定了。
当时是下午六点四十分,图书馆标明的关门的时间是晚上九点半,正好我随身的包里放着借书证呢,有感于网上常说的“您有多久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了?”
我走进了图书馆的大门,进入图书室十几步,一名员工(仅有的一名)问我“是借书吗?”我答道:“是的。”“机器已经关了,今天借不了书了,下次早点来吧!”我一愣,心想“不是九点半下班吗?”犹豫了一下,我转身就出来了,因为我没有急着要读的书,也不想说多了让人家难堪。
回身看见图书室旁边的阅览室还开着门,里面有十几个人在看书,我就轻轻走了进去,想再随便看点什么,咋着也是来一回不是?谁知道,刚刚过了有一分钟,一名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冷冷的说到“收了吧,想看书明天再来!”
几个正在埋头读书的年轻人,有点惊愕的抬起头,漏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我抬手看表,时间还不到晚上七点钟。
亲爱的朋友们,看了我的描述,你们有没有感觉,恍如回到了七十年代的百货商场,售货员们,嗑着瓜子,聊着天,对顾客爱答不理的,卖不卖东西,卖多卖少跟人家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惊诧了,一家上市公司啊,天天的市场化啊,加强管理啊,绩效考核啊,居然还存在这样的管理漏洞。九点半下班,七点就明目张胆的关门。对于这样的行为,不管是员工自作主张还是领导默许,都是极其不应该发生的啊。
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要对股民负责啊!这两年,公司受产业大环境的影响,生存一度举步维艰,董事长曾经两次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号召大家,同心勠力,打好生存保卫战!
各单位也大会小会的传达、提醒、强调。在这个响应领导号召,全体员工实干、苦干加巧干的关键时刻,我们还存在如此大的管理漏洞、管理死角。
如此大的心理落差,让我不由想到了电影《八佰》里面的镜头,隔着一条河,河的这边在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河的那边在大排宴宴、歌舞升平。
我真的不是莫名惊诧。我们公司地处四线小城市,硬件没有优势,人力资源处的领导多次在会上说,我们招人很困难,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根本不来我们这里,今年我们提高了新招大学生的待遇,还勉强好一点。人才招来了,如何留得住呢,光靠薪资待遇吗?
图书馆、阅览室,就是人才的加油站、充电桩啊!人才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方能不断提高,方能继续成为人才,方能继续为我所用。
每年我们也招来不少大学生,充实我们的人才队伍,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注重后期的培训。大学生是一块璞玉,还需要后期的雕刻与磨砺,才能真正的成为适用的人才。
地处四线小城,重点高校、名校的毕业生,我们是招不到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来这里工作啊!
我们可以加强企校合作,创新企校合作的模式,鼓励重点高校、名校的在校生来我们这里实习、学习,甚至可以邀请重点高校、名校的讲师、教授来这里做项目、搞课题,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实验、实习基地。
通过各种优惠措施,让这些重点高校、名校的学生、老师每年能留在这里一段时间,哪怕两三个月,帮我们提高科研水平、技术实力,积小流成江海,积小胜为大胜。
算了,我又不是公司领导,瞎操什么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