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放假,有幸参加朱老师,怡园游学活动,与文化底蕴深厚的朱老师一起感受了中国园林古建筑的文化与魅力。
怡园,乃“怡然自得”之意。“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愉悦自己,怡亲,兄弟有爱。入门地面海棠花,满堂富贵(牡丹)、满堂福禄(葫芦)、子孙满堂(石榴)、满堂寿(鹤)、满堂和气(荷花),定胜糕等等(进门讨口彩)。怡园位于市中心,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的私人花园。怡园分东西两部,中间用一道复廊相隔,分成两个部分。复廊墙壁饰有花窗,园东以建筑为主,有坡仙琴馆和拜月轩等。园西以水为胜,藕香榭、小沧浪等景观装点其间,别有一种静谧的情趣,整个怡园构筑典雅、剔透,加之更有明董其昌和历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大门→玉延亭→四时潇洒亭→坡仙琴馆→拜石轩→石舫→锁绿竹→金栗亭→南雪亭→藕香榭→碧梧栖凤馆→面壁亭→画舫斋→湛露堂→螺髻亭→小沧浪
董其昌题怡园,玉延亭
静坐参众妙、 清谈适我情;
怡园:坡仙琴馆,东部主要建筑。园主顾文彬之子顾承,因得宋元四年(1089)东坡居士监制玉涧流泉琴,对琴独有所钟,更憧憬“高山流水得知音”的理想生活,故筑“坡仙琴馆”以贮之,并与琴师王石香研习琴理于其中,“坡仙琴馆”馆西为“石听琴室”,长窗之外,立有二峰,其状如两位老翁凝神听琴,室因此而名。琴室设计非常精妙:船篷式屋顶,用杉木板顺纹铺饰,有扩音及共振的效果;东西墙壁,铺有与屋顶木板纹路一致的杉木护墙板,解决了墙砖声音反射产生的回音干扰。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吴越门派都会有一场琴会。花园以东西向的水池为中心,池南有鸳鸯厅,(厅北称藕香榭,又名荷花厅;厅南称锄月轩,又名梅花厅);盛夏可自平台赏荷观鱼,严冬经暖阁寻梅望雪。鸳鸯厅西为碧梧栖凤馆、面壁亭,池西尽处有装修华丽的旱船画舫斋。
怡园:碧梧栖凤,在藕香榭的西面,为一独立小屋,取白居易诗“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为名,小窗外种植梧桐、凤尾竹,以符榭名。
怡园:藕香榭,
与古为新杳霭流玉,
犹春于绿荏苒在衣
陈列黄杨、楠木树根桌椅,一半天然,一半人工,其中有清初如皋文士冒辟疆遗物。藕香榭”三个大字由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所书。建园时池塘中的荷花,是顾文彬特意从宁波官署调来上百株精品荷花和台莲种植其中,为园子增色不少。荷花池边使用了唯一园林的铸铁栏杆的小园林。晚晴时代从日本进口而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松阴满涧闲飞鹤;潭影通云暗上龙。
怡园:面壁亭,因面对石壁,壁间悬一大镜,使人面壁对镜也能欣赏到对面的美景。
怡园:画舫斋,旱船的底层,有黄山谷诗句“舫斋赖有小溪山”匾额,旧有俞樾篆书“碧涧之曲古松之阴”的题词
凝睇数归鸿,残照犹在庭角;
相思旧飞鹢,东风暗落檐牙。
怡园:松籁阁,在旱船楼上,北面与松林相接,故名“松籁”。
曲砌虚庭,玉影半分秋月;
艳歌芳酒,夜深醉踏长虹。
怡园玉虹亭,取陆游“落涧奔泉舞玉虹”诗句为名,亭侧壁上嵌有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吴仲圭(号梅花道人)精妙的石刻画竹
怡园:湛露堂,乃三间宽敞的大厅,堂名取自《诗经》:“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这里原是顾氏家祠的一部分,取此名含有希望世泽长久之意。怡园锄月轩,又称梅花厅,取萨都刺今日归来如咋梦,自锄明月种梅花”诗句。
怡园小沧浪:为六角形小亭,亭后有三块大石,形如屏幛,上刻“屏风三迭”,是怡园奇石之一。
冷石生云,明波浩月;
悬崖拥槛,篆径通花。
朱老师讲的内容很多,能写下来的只有部分,有机会在其他的季节再来追随历史的足迹。感谢两位老师的辛苦付出,让孩子们学习古文化,体会不一样的游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