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产品之一,今天我们用微信,都是自然而然,毫无障碍,它是我们每天都依赖的产品。
微信是腾讯在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产品。微信的1.0版本应用场景定义为熟人间的通讯工具。简单说,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和照片,代替收费短信和彩信。
微信刚上线的四大主要功能:导入通讯录;发送信息;发送图片;设置头像和微信名。
微信的1.0和1.1版本时,加好友是不需要备注的,因为我们不会加陌生人,这里只有我们特别熟悉的朋友。
备注和黑名单功能是在微信的1.2版本才加入的。
微信2.0版本时,推出了语音功能,微信用户有400万。
张小龙在做微信之前,做了十年的腾讯邮箱,那是全国最大的邮箱服务平台。它有一个很强的功能是超大附件,要有强大的服务器功能保证,超大数据定点传输中负载均衡,系统才不崩溃。
微信的背后有数十万台服务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这样的系统能力建设,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天然的。
微信2.1版本里添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叫做“好友验证”。2.1版本之前,都没有好友验证。随后2.2版本推出一个核心功能,叫做“查看附近的人”。
增加了“查看附近的人”功能以后,微信的用户从400万达到了2000万,
微信3.0推出“摇一摇”功能。3.0之后,微信用户上亿。
3.5版本的微信先做了功能前置,加了“扫描二维码”;3.6版本的微信加了“微信公众号”。从这个点起,微信开始连接了世界。
“迭代中,最重要的是次序,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这两个动作的价值在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可供朋友消费的内容, 如果没有这两个前置功能,我们就直接打开朋友圈,会非常难看。
从3.6版本开始,微信选择去连接线下更多的内容与商业,去连接广阔的物理世界。
4.0版本的时候,微信推出了“朋友圈”,也就是说微信从通讯工具开始进化,变成了社交平台。你在朋友圈发照片,如果朋友评论,你是没有办法回复评论的。回复评论的功能,直到4.2版本才做出来。
没有必要憋大招,没有必要把所有功能全都做好再放出来。
接着就是微信的4.5版本,推出了今天的内容公众号,推动了一批媒体人创业,孕育了一大波网红。
微信的5.0版本,对微信来说有一个巨大跃升,就是加上了“绑定银行卡”。而在5.0之前,已经有4.7亿用户积累了。
那时如果你刚升级了5.0的版本,一打开微信就直接出现一个“打飞机”游戏的界面,然后大家就都开始玩。身边的人听说了也会去升级版本,加入打飞机大战的战团,彼此PK,微信就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5亿用户的升级。
微信6.0的时候有一个重要事件就是 微信红包。微信的支付团队是从财付通团队脱胎而来的。互联网圈都知道,大概有十年的时间,支付宝一直都是财付通头顶的一座大山。2013年据第三方统计,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是76%,财付通只有3.3%,20多倍的差距,这是三层楼和76层楼的体量差别。
就是在2013年这一年,诞生了微信红包,改变了支付战局。
一个是点对点红包,一个是拼手气红包,当时还是作为一个插件安装在微信里的,大家开始测试,这时候就有人顺手把一个红包丢到了腾讯的一个大群里,于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宝和财付通战局的产品就这样发布了。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就达到了它的第一个用户峰值,458万人。2015年微信和春晚合作。摇一摇抢红包,操作足够简单,当天微信红包新增一亿用户。我们不得不承认,春节就是我们中国最高的文化势能之一。
6.0版本之后的微信就是咱们今天熟悉的样子,它就成了我们今天移动生活的场景。
平台购物,生活缴费,城市服务,贷款,保险,公益等等一键在微信完成操作。
到今天最新的6.7.1版本,可以把常用的小程序添加到我的小程序中来。
它在过去中一共迭代了几百次。从最早是一个通讯工具,到社交平台,到现在的移动生活场景,甚至是移动商业帝国。它自己从一个“点”变成了一个“面”,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无数企业和个人,从生活到财富,光荣与梦想,都能够在微信里得到支撑,甚至在微信上完成闭环。
微信的迭代有两个价值:
对外部,可以快速得到用户的反馈,让用户反馈去驱动产品;
对内部,建立了开发团队的节奏感和确定性,每周都有新版本。
微信是成功迭代的产物,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成就了伟大的微信产品。
我们的人生也一样,都是迭代的产物,从一个好的内核开始,做好每一次微小的迭代,接受小范围试错,也能成就我们精彩的人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