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下一个大趋势?

不要蒙头考虑自己跳槽到哪个行业,哪个公司更有前景,因为未来有一个趋势就是:机器式工作终将终结,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投入到自由职业的行列。

就像《未来的工作》这本书里说的:

全职工作者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因为在工业时代,大部分工人其实本质上是机器的延伸,所以他们必须像机器一样,待在一个地方,整齐划一的工作。

但全职员工并不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唯一工作方式,它只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用以满足工作需求的产物。

随着新型工作方式的出现,这一历史阶段很快就会寿终正寝。

——

以下是正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静静教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警醒和帮助:

最近一两年里,各企业裁员的新闻特别多。

5月初,全球第二大的软件公司甲骨文宣布:首批裁员900人,其中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

5月29号,也就是今天上午,甲骨文又宣布:西雅图再次裁员300人,而这些人曾被视为云计划战略的未来。

以前我们觉得:只有工作能力不强的人才会被淘汰。

但现在,甲骨文用实力告诉我们:即便你能力再强,在职场上也没有铁饭碗。

我身边有个朋友,去年年底离职,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一来,是自己看不上某些岗位;二来,是与以往相比,招人的企业真的变少了。

以往的金三银四,大家都在疯狂面试,激情跳槽;今年的金三银四,简历投出去没什么回应,好像很多企业一夜之间都不招人了一样。

前天,我的小社群里有人讨论:

每天都想离职,不想上班。自由职业会不会是未来的大趋势?

我想肯定地说:是的

10年,20年之后,大量岗位会消失,而自由职业者将会变成很重要的一股生产力。

为什么自由职业是大势所趋?

《经济学人》曾经统计了美国从1990年到2014年,这20多年的职场变化。

发现:在公司坐班的稳定工作者,比例下降一半,而自由职业者上升一倍。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1>对于企业来说,部分工作与自由职业者合作更省时,省力,省钱

举个例子:

在我原来工作的公司,雇佣一个新媒体内容编辑,一个月的工资要10k,其核心工作就是2天产出1篇原创文章,总计1个月15篇。

但这个原创任务如果外包给兼职作者,写1篇500块钱就可以搞定,而且这个价格还属于中上等的水平。

也就是说,找全职,同样的工作内容,一个月10k;而找兼职,同样的工作内容,一个月7.5k,还不用交社保公积金。

所以,对于企业的部分工作来说,外包更加划算。

而且,如果你在公司接触过招聘业务,就会发现,想招到一个合适的员工,简直难于上青天。

岗位在网上挂1个月,都等不到合适的人来面试。

但这时候,如果找一个合适的自由职业者去顶位,1天沟通,2天任务完工。

(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自由职业以来,遇到的都是急稿...)


2>员工缺乏安全感,90后更想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90后已经开始谋划做副业了?

90后开始搞副业,最大的原因不是因为想多挣钱,而是因为对公司和领导不满。

这样等到自己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愤怒裸辞:老子离开你这破公司,照样能活。

很多人说:90后不好带,90后不稳定,90后太嚣张。

但现实是:比起工资,90后更想心里舒坦,更想从公司获得尊重和认可,而不是无限制压榨。

我认识一个摄影师朋友,他的正常工作是:老板让拍什么就拍什么。

工作的时候,他会按老板的要求来,但如果老板跟他生气,他一点也不犯怵。

记得有一次他就当面怼老板:

你要是能尊重我,那我就干,你要是不尊重我,那我也不是非得要这份工作,我还有兼职。

以前的人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他们只有一份工作,现在的90后不稳定,是因为他们还有很多选择,他们不想屈服于淫威,想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


3>机器式工作终将终结

全职工作者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因为在工业时代,大部分工人其实本质上是机器的延伸,所以他们必须像机器一样,待在一个地方,整齐划一的工作。

但全职员工并不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唯一工作方式,它只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用以满足工作需求的产物。

随着新型工作方式的出现,这一历史阶段很快就会寿终正寝。

这句话是《未来的工作: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这本书里说的,看到它的时候,我甚至想感谢去年逼我离职的领导:

我谢谢你让我有机会提前布局自由职业。


我越来越认同自由职业是未来的趋势,是因为身边肉眼可见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了。

比如,蓝田,2016年年底开始做自由职业,靠写作为生;

比如,大葱,2017年开始做自由职业,靠约稿撰稿为生。

比如,很多自媒体人其实都是自由职业者。

其实仔细想一下,大部分人的简历里:这里工作一年,在那里工作两年,在下一个地方工作5个月...

这还算是稳定的全职工作吗?还是自由职业者的初级阶段?

在这篇文章出炉之前,我不敢写,因为怕阅读理解差的人说我贩卖焦虑。

但面对已经在悄悄改变的东西,我们要做的不是充耳不闻,不是自动屏蔽,而是提前做好准备,保证自己多年之后能顺利应对这场风险。


普通人如何应对这种趋势?

1>10年之内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热爱和专长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忘记叫什么名字了。里面说:

未来,大家的工作状态更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有特长和专业能力的人不用上班,每天早上起来打开电脑,在网络平台上接收各个公司发布的任务,大数据会帮公司和自由职业者最精准地进行匹配。


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先做事,后赚钱,并且按完成度和质量来赚钱”是常态。

而这就要求,我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一定是自己热爱、且能给自己带来价值感的东西。

就比方说我自己,我自由职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写文章。可写文章本身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我为什么能坚持?

因为除了能通过写作拿到收入之外,我更享受我的干货文章帮助粉丝解决了各种生活和职业迷茫的问题。

每次粉丝来感谢我,我都会从他们的言语里获得无比大的动力(感觉自己半夜爬起来都能再写个10篇)

所以,在布局自由职业之前,不要随波逐流,而是要仔细想想,你想做的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感?

然后再去有计划地培养其需要的专长,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有意培养自己的个人品牌。

比如:通过写作,把自己的专业性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并认可你。


2>最有前途的自由职业,应该是抱团发展

我从2018年年初开始做自由职业,在这个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单个自由职业者的力量还是薄弱的。

除了行业嗅觉不灵敏之外,战斗力也会相应较弱。

举个例子。

我自由职业之后,其中一份工作是给讲书稿,一篇稿费6000。

本来,我以为自己可以靠这份兼职活得很滋润。但现实是:单个的兼职作者不如外包工作室更受欢迎。

2018年年中,得到撤掉了一些产出量不高的兼职作者,转而更愿意和专业的外包工作室合作。

而这些工作室其实也不是公司,只是以几个人为伙的一个小团队,大家协作工作,战斗力更强一些。

所以,以后自由职业者如果抱团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3>提前享受自律,自由职业不是996,而是007

自由职业最大的缺点就是,你可能比在公司996的时候还要忙。

而当你真正进入自由职业之后,最需要改变和调整的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包括管理自己的作息,管理自己做事的效率,提升自律性。

在刚开始做自由职业的时候,我也很颓废,每天睡到自然醒,什么都没干,拖拖拉拉一天又过去了。

后来意识到不能再保持这种状态,于是我提起背包,带着电脑,在家附近找了一家咖啡馆,每天像正常上班一样,早上9点出门,晚上7点回家。

效率比自己呆在家里要高很多!

自由职业的自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所以可以趁现在,早早培养自己的时间观念,休息的时候不要过度放纵,该看书就看看书,该学习就学习,提前进入自由职业的状态。

自由职业很难,但它是一种趋势。提前布局,总是好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