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近期话题:办婚礼是必要的吗?
国民岳父黄磊,自己当初结婚只是和父母家人简单吃了饭,甚至都没有婚戒,现在作为两个姑娘的爸爸,却激动地坚持,没有婚礼就不嫁女儿。
这也说明了,有时候父母比我们当事人更在意婚礼这个仪式。
那么婚礼是为谁办的,有没有必要办呢?
如果双方一致决定要走传统路线,办一场常规的婚礼,或两人一致达成协议,只需要领证,然后出去旅游(这只存在于理想状态,要说服父母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必要讨论了。
只有大家都想结婚了,但对于怎么办意见不太一致,才有讨论的必要。
反方的观点飞飞说的最好,不过最被概括成为“婚俗”而不是,婚礼。
他认为“婚礼就是一场大型、尴尬、荒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举办的庙会”,其中还提到了:要早接新娘,当天回门很赶;接新娘被堵门口还要塞很多红包;新娘脚不许接地;闹新娘新郎、伴娘伴郎,甚至双方父母……
确实有很多的不愉快可能会在婚礼当天发生,有些人将所谓的风俗恶搞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程度,甚至发生人生安全伤害事件。
从经济上说,除了达官显贵,办婚礼桌数越多,赔钱越多,收回的礼金钱根本不够买烟买酒订酒席。再加上会场布置,租车,跟妆,租婚纱……当天不在意就花掉20万根本是很正常的事。
这笔钱用来两人或一家人外出旅游,再请个跟拍,海边大片的既视感,唯美浪漫,终身难忘。
从精力上说,应付众多的宾客,面对盛大的场面,不能疏忽各种零散小细节,一天忙下来,精疲力尽。
真的没有太多人在意主角,而因为等待迟到的来宾,超时未开席,更多的人会在意桌上的菜。
从过来人的角度看,办婚礼一不留神就成为劳民伤财的事。
回想自己5点多起床,忙到11点,累成狗,中间还有若干想不到的小插曲,真的不觉得甜蜜多过辛劳。
而此后多次外出旅行,在沙滩坐着看日落,在游轮上吹海风,一起去高原雪山,一同和当地人跳草裙舞,才是生命中最最珍贵的记忆。
所以,将时间、精力、钱财,节省下来,留给自己和最亲近的人,才是明智的做法。
好在,时代的发展也在悄悄的让传统风俗发生着改变。
想结就结的婚,比想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还要不靠谱。仪式感对于一个人,一个家确实也很重要,所以,婚礼要办,形式可以灵活,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在精简婚礼。
婚要结,婚礼也办,请父母宴请少一些宾客,为他们办几桌,只需简单地小礼服,日后自己也能穿,简单的妆容,远远地就能看出是本人的那种。
自己的朋友、同事,找个方便的日子,少请几个去大家喜欢的餐厅,吃个高级自助餐,介绍认识,联络感情为主。甚至可以约上闺蜜,基友夫妇一起自驾周边游。
将能想到的部分,尽量化繁为简,不仅仅为省事,也为了能在不和家长冲突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的更开心。
没有婚礼的黄磊,在2015年给妻子又办了一场婚礼。
带着两个宝贝,带着一起生活20年,依旧浓情蜜意,以给你做饭为快乐的那颗心,带着人到中年不再英俊,却隆起来的大肚腩。
想到阿牛的那首歌:如果有一天我成了黄脸婆,你是否会爱我依然,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大肚腩,你是否对会我意兴阑珊……
当真情越来越珍贵,当人心越来越浮躁,很多时候,我们最多只像紫霞仙子,能猜到故事美好的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要考虑太多其他人的感受,去勉强自己,或不考虑自身条件,一味攀比,是最不合适的事。
而其实,婚姻比婚礼重要得多。
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不断会有再次体会美好仪式的机会,感触可能更多。
张泉灵提到《老友记》里,莫妮卡要盛大的婚姻,钱德勒终于同意了,可是在两人憧憬完婚后买房,养狗,生娃……美好的生活后,莫妮卡发现自己想要的不是婚礼,而是婚姻。
我们要面对的终将是茶米油盐酱醋茶,时而争吵,更多是平淡的婚姻生活,婚礼不应该是接地气前最后的浪漫,虚假的唯美。
我们不是是靠着盘算婚礼的花费,咬牙不忍舍弃,不是靠婚礼上的誓言,感动自己一辈子。
量力而行,想好怎么办出让自己满意的婚礼,更要将责任心默默放在心底,将仪式感放在每一天,每一个小事上,最后在残酷的现实中,任性的浪漫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