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文·图/湖畔书苑 胡旭
带好节奏,创意亦可见
读《赖声川的创意学》有感
读《赖声川的创意学》已有些年头,大约是2011年,当时,希望赖声川教授的创意方法可以有助于自己创作。创意可不可教,有没有方法可循?我是有疑问的。
看过《赖声川的创意学》,没有感觉创意的明显提升,也不能把这本书视为创意速成的教材,但作者提出的,“创意非格式化,而社会忙着将创意格式化,却没有考虑到发挥创意的重要条件是,需要强烈的个人主义独立思考及行动能力。”这一论点我是完全赞同的,创意关乎我们的见识,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所看过、想过的,人生中所关怀的一切,就是创意的原始材料。我们的一切思想、情感、意象、概念、爱与恨、恐惧与怜悯,都储存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人的喜好,这一切不是从艺术领域中学习的,而是在平时生活中渐渐培养出来的。书中提出的,“创意的精髓在于事物之间的连结,不同事物的不同连结方式创造出新颖的创意,创意过程要不断地发掘新的关系、新的连结。”让我茅塞顿开。
任何艺术作品都面临“什么放在哪里”的问题,音乐、绘画、戏剧、小说、电影、舞蹈、诗歌,以及一篇文章等。谈到这里,“节奏”二字自然而然地弹出指尖,联系到绘画的节奏构成,那就是点、线、面、明暗、色彩等绘画基本要素分布在画面位置的聚散、曲直、转折、虚实、冷暖对比等。怎样去布置、设计基本要素在画面的位置,就需要对节奏美感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也有“节奏是绘画的生命”一说。
中国画论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墨,奇趣乃出”“经营位置”,也体现了疏密布置,阴阳转换,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感。
创意不可教,亦不可学。能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间的所有关系,需要高度的人生智慧。但好的节奏足以获得悦耳的旋律、视觉的盛宴、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