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玉米是件让人很有幸福感的事了。隔着锅盖听见水在咕噜咕噜地翻滚,热气顶起锅盖冲出来又慢慢地晕开,然后屋子里都是玉米甜嫩软糯的味道。这种味道对小孩子来说是接下来可以大口啃食的爽快,对长大后的我来说是能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和对温馨家庭的向往。
小时候的玉米,只有在七八月份的时候才有得吃。在农村的老家,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也正逢暑假。不是每个孩子的暑假都是夏令营和游泳,雪糕冰激凌,在老家,稍大一点的孩子的暑假是背上大筐大筐超过自己身高体重的玉米棒子和太阳在身体上留下的明显印记。然而这并不影响童年、暑假带来的纯粹真实的开心。
白天背回家在院子里堆成小山的还带着壳的玉米,晚饭后把灯拉到院子里,全家出动开始撕皮。每个食指上都套着一小块儿尖尖的竹片,左手拿起一个苞米,右手竹片往里一刺,再向上一提,苞米头上拢紧的皮被一分为二,两只手再往两边一拉,一整个白嫩嫩的玉米就被撕出来了,最后在根部一掰,苞米和皮就被完整的分开了。整个过程大人们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唰唰唰地不一会儿面前的小山就缺出一个大坑。孩子们当然不会安分地一直撕玉米,同样堆成山的玉米壳和地上厚厚的玉米须就是可以疯玩的玩具。几个人钻进堆成山的玉米壳里打闹,摔也摔不疼,女孩儿们还喜欢用玉米须编辫子、做沙发。
当然最必不可少的,就是煮玉米了。米粒老了的玉米就撕了晒干,以后碾成玉米面做饭、喂猪、卖都可以。嫩的玉米就煮了吃,或是磨成浆蒸成玉米发糕吃。我看着现在锅里晃着的两截小玉米,想着小时候煮玉米的盛况,内心真是唏嘘不已。农村煮玉米很有趣,煮玉米的工具可是多种多样。用锅煮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有人家就是喜欢用水壶煮,但是相同的是,一煮都是煮得满满的一锅或满满的一水壶。锅是大锅,水壶也是大水壶。煮多了不会担心吃不完放馊了,但确实也很快就没了。那时候的左邻右舍都爱串门,甚至住的远的人也会互相串门聊天,有玉米的季节,煮玉米便是串门聊天时混嘴的吃食。
有几个与爷爷交好的爷爷辈的或大于爷爷辈的老者就经常聚在我家,天冷的时候在屋里,围着火炉煮着一壶浓茶;天热的时候就在院坝里,坐在靠背的凳子上对着满天的繁星。一人拿着个烟斗抽着自己卷的老烟叶,聊天南海北,历史往来,星宿天文,族谱血脉。。我所知道的很多鬼怪轶事,神仙来历,帝王将军,亲疏里外,都来自他们的闲聊中。
如今我自己在外煮着玉米吃了,老家的地早已没种玉米了,院坝里也再没有人来串门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