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来自《杭州日报》的报道刷屏了。
随着这篇辛酸的报道火起来的,还有10年翻译了22本书的“天才儿子”金晓宇。
然而,当所有人都把这位命运多舛的少年赞为“天才”时,我却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这篇报道缘起于“天才儿子”的父亲金性勇。
2021年11月11日,金性勇的妻子、金晓宇的母亲重病去世,当金性勇走出杭州殡仪馆时,他的眼神有些茫然。
因为此时此刻,大儿子还远在千里之外,疫情的阻隔让他难以返回;
而妻子疼爱的小儿子金晓宇,却还住在精神病院里。
一
金晓宇小时候并没有什么精神疾病,像每个普通的孩子一样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着。
然而,命运总是难以预测。
1984年,金晓宇才刚刚6岁。
在与小伙伴打闹的过程中,伙伴把本应装着小纸团的玩具枪装入了一枚钢针,枪口无意中对准了金晓宇的眼睛。
扣下扳机的那一刹那,金晓宇的整个人生就此被彻底改变。
金晓宇虽然瞎了一只眼睛,但起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懂事的他,反倒安慰父母:“没关系,习惯了。”
可是到了高中时,金晓宇却突然性情大变,他开始厌学。
父亲金性勇一开始以为“小孩子厌学说说玩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金性勇本想让金晓宇打一段工,放松一下心情,等过一阵再继续读书。
可没想到,金晓宇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他无法与工地上的工友们和谐相处,连换了三四份工作都是如此。
不仅如此,金晓宇开始打砸家里的电器设备,出现越来越多的暴力倾向。
不久,他就被医生确诊为躁狂症(也叫双相情感障碍)。
绝望的父亲只好在每年儿子躁狂症发作时将他送进精神病医院,但是躁狂症没有特效药,金性勇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好转。
唯一给他希望的是一本书,名叫《躁狂抑郁多才俊》。
书里面写道,“贝多芬、梵高、牛顿、海明威……他们终其一生都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又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天才艺术家。”
没想到,这渺茫的希望奇迹般地降临在他儿子身上。
二
2010年,金性勇的妻子去南大毕业生聚会时遇到一位老同学,这位老同学听了金晓宇的遭遇十分同情,表示愿意给他一个在家做翻译的机会。
不曾想,这个机会成了唤醒这个卓越灵魂的第一声号角。
在接到出版社的试译稿件之后,金晓宇以最快的速度译完了美国女作家巴雷特的短篇小说《船热》,并得到了编辑的极大认可。
之后的十年,金晓宇一发不可收拾,接连翻译了22部外国小说,一部比一部难,一部比一部厚。
金性勇前往编辑部送书稿时曾听到编辑们这样的褒奖:
“金晓宇译的书稿寄到编辑部,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那位给金晓宇第一个机会的南大老校友,也这样祝贺金晓宇的妈妈:
“你们养了一个天才!”
可是,金晓宇真的是一个天才吗?
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只是金晓宇10年连译22本书的“神话”,却少有人注重他努力的那一面:
在他以“神速”翻译第一部小说《船热》时,面对爸爸有些惊奇的质疑,金晓宇却胸有成竹:
“行的,爸爸你放心,我翻的不会比别人差,这些年我出门就是到浙江图书馆,我不是去玩,你到浙图查下借阅登记卡,我借过的每本书,都有金晓宇的名字。”
“那你看过几本小说?”
“我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
不仅如此,金晓宇在发病期间无法正常上学时,用六年时间专攻英语、德语和日语。
看外语电影,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
一部电影看无数遍,直到完全听懂。
有人把偶尔的不顺当作命中注定,从此一蹶不振;有人面对一生的坎坷不曾屈服,从未停止战斗。
蒲柳望秋而凋,松柏经霜弥茂。
三
还有一个“天才”的故事,与金晓宇有些相似。 最近有一个残疾人的视频,收获170多万点赞爆火。 视频中,在剑桥大学的异国背景中,青年学子们穿着翩翩学士袍走来,一位东方面孔正和身边的人随意交谈着,路过镜头时,他微笑点头致意,举止大方自信,与常人无异。细看才发现,他竟没有双臂。 却不知这位无臂青年,也无数次满身泥泞。
他就是轰动一时的“无臂学霸”杨孟衡。
像金晓宇一样,杨孟衡的意外降临在一个平淡普通的日子。
7岁那年,小杨孟衡意外触电,10万伏电压击中了他,之后他就失去了意识。
再睁开眼睛时,杨孟衡已失去了双臂。
那之后,他吃饭要妈妈喂,上厕所要爸爸陪,甚至常常只能尿裤子。
父母不得不开始训练他学会用脚刷牙、洗脸、穿衣、洗衣、吃饭……
生活已经太难,每每出门还要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
然而杨孟衡没有对生活的压力屈服。
入学以后,面对一群健全的孩子,他不仅成为了球场上进球最多的孩子,还当上足球队队长。
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运动员这条路。
当年仅仅14岁的杨孟衡,400米就已经能跑到56秒的惊人水平。
前途一片光明,他准备冲刺残运会。
但命运无常,国际田联突然修改了比赛规则,适用于他的伤残程度的比赛突然被取消了。
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消失得无缘无故、无影无踪。
相信很多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打击,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不堕入抑郁症的泥潭就已经是坚强的勇士了,然而杨孟衡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转身投入游泳项目的训练中。
15岁的杨孟衡面对一群从小训练的队友别无选择,他把自己的脚上捆上石头、每天做几千个仰卧起坐,像折磨自己一样疯狂地训练。
2年后,成绩优异的杨孟衡终于有机会参加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
可没想到,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赛前一个月,因为训练强度过大,他的肌肉和右脚伤痛加重,钻心的疼。
带伤参赛的他,仍然获得了全国第六名的好成绩;虽然离冠军只有不到1秒,可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机会也就此失去。
可他依然没有放弃。
弃学7年的他,重新进入高中学习,3年之后以极高的分数考入中山大学,还成为了当地的县状元。
然而失败又一次来临——
放弃保研,考研北大,却失之交臂。
于是他决定出国留学,可是家里的财力无力支持留学巨大的开销,于是他一边读研、一边申请国外offer、一边创业赚钱。
难以想象的艰苦,他曾在生日前一晚还读书到凌晨4点。
最终,站在剑桥精英之中的杨孟衡一身黑衣朝着镜头自信走来,脚下踏着短短不到30年的人生中苦涩积淀成的山峦。
没有天生的天才,傲视世界的王冠要靠你自己摘。
别人不喜欢看你跌倒的样子,他们想看你怎么站起来。
四
如幼时瞎掉一只眼、长大又患上躁狂症的金晓宇;
如双臂被齐齐断掉、命途多舛得足以令人哀叹的杨孟衡。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命运的馈赠,都比他们丰厚得多。
然而,我们几人又能读完一整座图书馆里所有的外国小说,10年翻译22部书?
我们几人又能在努力被付之一炬后重新站起,从运动的顶峰走向学业的顶峰?
我想用一段古语作为结尾。
“窃以为天之厚安乐之人,不如其厚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他们不是天才,上天并未赐予他们天赋,反倒降下了无边的苦难。
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上帝赐予他们荒野,他们却成了高飞的雄鹰。
如果没有躺赢的命,那就站起来奔跑!
参考资料:
杭州日报公众号《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Kyle公众号《“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刷爆全网,我却一点都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