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周,脑海中回响最多的三个词,开头,结尾,和改稿。
一字一句地看了Lucky老师的修改建议,书洋会友老师的经验分享,还有弘丹老师修改文章的那一堂课,我才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对别人的文章,我们总能顺手点评个1,2,3。
对自己的文章,如果没有他人的指点,我们就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觉得套子里边的世界一切安好。
我们需要跳出套子思维的局限,才能反思不足。
三位老师的分享和建议给了我们许多客观的反思标准,可以让我们把文章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冷静地修改。
对自己的第一篇大文,结合老师们的指导,我做了下述总结,对应的修改步骤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
标题→结构(小标题)→素材(顺序和与主题的契合度)→开头→结尾→原创金句(至少3句)→细节(排版,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图片等)
1. 选题还不错,针对的目标读者群体明确
2. 单就标题本身还可,但是通篇读下来,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标题不大契合。
要么改标题,要么大刀阔斧改内容。
反复思考下来,我决定更改标题。
当时想标题时,更多地放到了能否吸引读者。
其实需要先基于文章观点和内容,再结合老师总结的标题写法,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标题。
3. 小标题不够简明扼要,句式不整齐(最后一节还没有小标题)
4. 素材还算丰富,但是有些素材的顺序不对,有些与小标题或主题的契合度没那么高。
需要调整顺序,和替换某一些素材。
5. 对用来剖析问题的素材,有一点很重要。
指出问题后,需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样读者看完才会有收获。
我的初稿中有这样一段素材,但是只有前两步,没有第三步解决方案。
其实我在文末是有提供几点建议的,当时以为这也起到了第三步的作用。
后面仔细想了想,如果我是读者,我只看到作者描述了一个现象,然后这个现象为什么发生,却没有对应的解决办法的时候,我也会没有往下看的激情了。
哪怕后文又提到这些方法,那也是于事无补。
6. 开头,我采用的是热点+热播剧,但是只是对相关剧情做了一个大概的阐述。如果能增加一些与主题契合的事例,再带出主题,这样不仅行文能更自然,读者读来也会更流畅。
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开篇不能铺垫过长,所以事例的阐述要简洁。
7. 结尾我是采用的总结法,总结了全文阐述的观点。但是没有做到呼应主题。
这个不足也是因为第2点没有做好。中心思想与标题都不符,怎么可能做到呼应呢?
8. 原创金句太少。
9. 没有图片。
提交这篇复盘的时候,文章的修改也进入了尾声。
感觉像经历一场劫难,场面一度不能忍,谁改过谁知道。
修改文章的过程不仅要对过去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复盘,更重要的是要反思自己的不足。
特别赞同我们组长宁昨晚关于反思的分享。
正如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所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通过与过去的对比,我们才能找到当下真正的自己,迈向更好的自己。
通过与优秀人士的对比,我们才能汲取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与未来的自己对比,我们才能找到动力的源泉,明确通往目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