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图片源自网络

这几年,经常看到很多文章呼吁家长要多夸孩子,常用的标题就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不优秀,因为你不会夸”、“每天夸,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我在知识星球上购买了一个付费节目,那位大佬也一直在说,要夸孩子,越夸孩子越优秀。他们家孩子以前顽劣,后来他每天狂夸,现在孩子特别棒。最后大佬总结,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就怎样夸这个孩子。

我承认夸奖有时候确实会有激励孩子进步的作用,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了解中国人的含蓄会让很多人吝于赞美,但也不能否认小孩子因认知不足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真的有必要每天狂夸孩子吗?

且,把缺点当成优点来夸,真的会改掉那些不好的毛病吗?

我觉得,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教育真的是要因人而异的。

就拿小茗来说吧,我也曾经试着每天夸奖他,但发现有的时候夸奖他,他会再接再励,更加有了进步的动力;

但有的时候却会让他自我满足,整个人飘飘然,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也说,过分夸奖容易误导孩子,让孩子变得过分看重成就,过分依赖夸奖,心理脆弱。

那么到底要不要夸孩子?到底要怎么夸?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尊重事实,就事论事。

我们做事情讲究实事求是,夸孩子也实事求是就好。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要真诚;但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该指正的还是要指正;孩子做错了,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

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孩子的认知尚不足,对错尚不能分清,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其实是告诉他何为对,何为错。

如果对的不表扬,错的不批评,孩子可能会混淆是非。

阿德勒心理学曾提出过:对孩子不可以表扬也不可以批评。因为不管表扬还是批评,这种行为都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作出的评价”,表扬或批评只有“用糖果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是操纵。

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家长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从认知、行为各个方面,成年人的能力确实要高出婴幼儿很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硬要从各个方面追求平等,有些过于教条了。

另外,主张夸奖的一派会说,孩子做一件事情,哪怕做错了,哪怕做得不好,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他肯定有做的好的地方,有值得夸奖的地方,要看家长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觉得这种逻辑真的是一种“和稀泥”的心态,一件事情做得究竟好不好,要看做这件事情的初衷,如果偏离了初衷,即便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可以事后单独就这个地方提出夸奖。但整个事情本身他做得不好是事实,怎能用其他事情来转移视线?

打个比方,孩子本来是要画个三角形的,但是他画了个长方形,哪怕这个长方形他画得再好,依然不是三角形。单就画三角形这件事来说,他是错误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该提出批评或指正。

很多人喜欢用某一方面的成功来掩盖其他方面的错误,比如一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很多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错误基本上都可以“一白遮百丑”。

再比如游泳冠军被拒绝合影后,一干群众会跟着起哄“用实力打他们的脸”,要知道,对方拒绝合影的主要原因,是质疑他不配合药检的事情。这和他的比赛成绩,完全是两件事情。

第二、看孩子性格。性格内向、自卑的孩子就多鼓励表扬,性格顽劣的孩子则要多敲打

像我家小茗这样一表扬就会飘的孩子,还真的不能夸得太猛,这种孩子不缺乏自信,但是沉不下心来,老觉得自己能得不行,一夸就更加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样的孩子可以多提出他们的不足,但切记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更加不要用带有羞辱的语句和态度。

我们小时候那一代的长辈,大概是奉行“知耻而后勇”的观念,总是喜欢打击羞辱孩子,这样做或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一定是敝大于利,对孩子心灵的打击很大,也会对性格造成影响。

第三、看做的这件事情处于什么阶段。

一项技能初学阶段,是涨信心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多表扬鼓励,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但学到一定程度,可以适当多提出批判或质疑,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