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

      本周一晚自习一位16级毕业的同学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想进来看看学校看看我。我本以为他会在校园里逛一圈再来找我,没想到进校门后直接来了教室找我。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邓老师好久不见,想你了哦,学校变化真大”。我当时还以为他是找我有什么事儿,交谈中他说只是路过学校,想起了在校的时光想起了我顺便进来看看,我俩在明德楼教室外的的走廊聊了好久。从毕业后的工作,以后的规划,家庭生活,聊了好久好久。言谈中感觉到了他对学校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阶段工作的困惑,但从他的神情里又看到了他对未来生活满满的期待与自信。本想让他进班以自己的经历给学弟学妹做做思想辅导,结果一个电话打乱了我俩的计划,只有被迫取消。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每一届毕业生都会带走在校园里满满的回忆与师生情谊,这种情感不管过去多久,只要一经提及过往的经历又会历历在目,就像对面的经过的一列列地铁一样,虽都在不停重复,但每一节车厢里都充满了故事让我们驻足留念。

    本周继续阅读了《教学勇气》,上周由于招生工作的进行进度比较慢,同时也感觉书中的内容也涉及到好多哲学的部分,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是没办法理解到的,因此又掉头从前面部分看起。阅读到教学恐惧部分,帕尔默谈到恐惧文化,真是鞭辟入里。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突然觉得恐惧无处不在:老师的恐惧、学生的恐惧,很多时候教育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进,原因皆在于我们对恐惧的逃避。其实恐惧也可以是健康的,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破译恐惧,许多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

        我依然记得初次接触教学时,时常关注着那些上课开小差走神的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心,追求课堂的绝对秩序,力求每位同学都专心致志认真听讲,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他的"开小差"不仅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虽说,这样的事往往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也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在"为了一切学生"的幌子下,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堂而皇之的正常教学行为。可这恰恰会给我带来恐惧,面对课堂上那些不听招呼更甚者对你的管理不屑的学生,觉得我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我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有时都能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声。

        之后才明白是自己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些学生的行为,是自己的经验与能力的欠缺以至于不能把控课堂走向而给自己内心的带来的恐惧,我也从来就没有按照他们的状况来解读他们,我是以我自己的观点来剖析他们。随着教与学的能力拓展,现在再面对这些问题简直是“小菜一碟”。应当正视规律转向踏实与坦诚,在教与学之中循序渐进地发展自我。像这种能够使得我们对学习有所感悟、有所触动的恐惧是一种健康的恐惧,这种恐惧能提高教育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