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诗词注】8.诚中形外
【原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诗词注】
鲁米的诗
要像太阳一样优雅和慈悲
要像月亮一样乐于遮盖别人的错误
要像不息的流水一样慷慨不止
要像死去的人一样不理会愤怒与怨气
要像尘土一样谦虚
把你的内在表现出来,表里如一
【感想】
小人“揜其不善而著其善”,是无法做到鲁米说的把 “内在表现出来,表里如一”的。因为其内在的东西无法拿出来到太阳底下晒个七天七夜。
无法做到表里如一的,我认为其中的根源在于没有养成浩然正气,没有活出真实的勇气。按现代心理学家的说法,人性中本来就有一个脆弱的部分,这部分的自然状态是:柔软、接纳、开放和幸福感。然而,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难免受伤,受伤之后,失去了内外的信任,脆弱感也就混杂了害怕、孤寂和羞愧,而又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和疗愈,进而会自然地构建出保护层,来保护易受伤的脆弱情感。保护层是用来将苦痛的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伤的屏障。
如何养浩然之气?如何走出脆弱,突破保护层?慎独是一个重要方法。
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讲得非常清楚透彻,让我叹为观止,敬服不已。《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之心,则馁也。”
通过集义来养浩然之气。什么是集义?孟子说是“念念合天理,事事合天理,把义集在心上”。按曾子三鼎家学的“在有能”工夫论,我可以理解为:在天理、有天理、能天理。“有就是储存,就是汇集。平常的工夫修身或事上磨炼,都是“修在”、“修有”,“在”好比创造、生产“义”,“有”好比“集”义、储存“义”。“能天理”,就是随时可以让自己的心回到真我状态,回到天理主宰的状态,这样就没有什么好恐惧的,敢于内外如一,活出真实的自己。
(璞真山人,2022年4月8日)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