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扑街
老师说我的人生太过于一帆风顺了。
我思考了一下,我似乎并不懂得失败是什么。在我的字典里,只有成功吧,失败会被我忽略掉,以至于,当失败出现时,我竟不知所措,懊恼等等。
一出力就想要有结果,我也有中二病。之前还在心底里笑阿伟,“凭什么他一出力就必须要有好的结果“,失败才是常态,否则我这些年混的经验算什么?太看不起别人的学术和领域专研了。
我想,也许,在写作路上,我也犯了和阿伟一样的毛病,凭什么我一出手就要成章?似乎太看不起这门手艺了。
过往的买办主义,让我拍照时总借助场景,元素,和素材。真的,何曾按照拍摄理论认认真真地练习过?
但是吧,买办主义也确实有它的好处,简单快捷高效。
我又会想到,其实过往这些年,也没少经历失败,本应处之坦然才对。比如,撩妹失败,地精失败,CS失败。但老师说,我在这些失败中是获益者,我其实是赚到了的,没有亏的(从结果上来看)。所以,某程度上来说,这种挫败感不那么强烈,或者被我有意无意忽略掉了。
唯有一点,在求职中遭遇的挫败,我不会忘记,甚至,我也不认为我爬出来了。如果再次失业,我没有什么信心能把求职面试这件事做好。
1.1爬起来
摔倒了,自然就应该要爬起来。我会联想到小孩子蹒跚学步的场景。想对外界进行探索,走路是一种本能,然后迈开腿,踉跄,再到摔倒,受伤恐慌无助彷徨。大人会跑过来,查看扶起安慰,小孩子不闹之后,又会再一次开启练习。摔倒再站起来,站起来再摔倒,渐渐的,他不怕了,他习惯了,知道失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学会了走路。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尽管如此,当我们遇到未知的失败时,我觉得仍会感到惊慌失措。我们也会哭喊求助,但迫于面子,迫于讨生活,没人会搭理你那么多。我们会用一些人生经验来告诉自己,爬起来,自己消化。也许这就成长吧,也许这就是成年人吧。
如同学游泳那样,不断浮沉。这回,我认为,要狠下一把心,呛水就呛水,拼命扑腾吧,能学一招是一招,能学一式是一式。
2.关于简快思维导
今天是刷朋友圈,无意中又发现雷子在卖他的课程。忽然想起来,我也曾学过用过,自认为也是掌握过。但并没有常态化使用,我觉得这个工具。。。在我眼中,并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惊奇的大作用。有它没它也一样,今天一撇,发现了一点新东西。
过往吧,大多是拆别人的文章视频,之类的。拆完也就拆完了,没看过。写东西时也是这样,大框架都在脑子里,写完了才顺便补个导图,并没有什么卵用,不知道观众会不会去看,反正我自己是不会再看的了。如此,作出导图来,似乎就没有什么意义,也许就是锻炼了一下总结概括的能力吧。
这回呢,我打算拆了别人的,再通过导图还原复制回去。能拆原理就拆原来,拆不了原理就拆结构,拆格式。就硬照着葫芦画瓢吧,像以前迷男方法一样。真的是没办法了。
同时以直播和录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吧,反正也没人看,反正也是顺便。多少做点什么,瞎玩算球。
3.关于制式化——文章、日程。
受狂野写作的影响吧,写东西的时候比较随意放飞。以前在笔记本上写日记,一段话从头就写到底,一千字就一段话。反正就很随便。
如今呢,要把这做成一件事了,格式还要有。这是我此刻发自内心的一种重视。
这是一份事业……
包括看抖音B站也是啦,用心做的UP,是能看出来的。封面,字幕,甚至还有模仿老番茄说话风格的。以前雷子玩的QQ空间,再到后来的公众号,小红书。至少,外形上,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告诉自己,慢就是快,慢就是快。
3.1规划日程
也曾做过这种事,在网上看到别人的视频,觉得很酷炫,自己买了个小本子也试着玩。
然而规划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实践过,似乎并不具备太多可行性,或者说,我压根都没想过要执行。只是学者成功人士的模样,把日程写出来YY一下而已。
如今,理性脑告诉我,是要做点细规划了,刻意练习提到过的,我需要在练习中得到正反馈,尤其是简单细小的练习,不会扯到蛋。
现在是看做一份事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