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午后,窗外车马喧嚣。
温和的日光洒在枯黄的柳树上,似乎用尽全力带给它最后的温暖,却带不走深秋凄风苦雨的悲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纵然有满腔热情也抵不过岁月匆匆,抵不过人去楼空。所以,珍惜当下,过去不悔,未来不期。在有限的时光里积累无限的善业……
没有学习圣贤文化之前,脾气暴躁易怒,怨恨,气脉浑浊,思绪天马行空一样的乱跑。身体就出现各种不适,胃病,乳腺结节,乏力,眼睛肿。于是更加焦虑,害怕!《道德经》里说:“人一出生是柔软的,死亡之后是硬的,草木生命力旺盛的时候鲜嫩,掐一下直冒水,但是死了之后草是干枯的,强硬是死的信息,柔软是生的信号”。
听起来多么可怕,知道自己方向错了,却无能为力,因为没有智慧。
二月份开始学习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宣讲拾遗》引导我们忠孝节义,伦理道德。《了凡四训》教诲我们立命改运,广种福德,修十善业。《孝经》倡导我们事亲,孝敬父母,爱护家人。然后用事亲的心,俸事君王,恪守本分,行忠义之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太上感应篇》劝导我们道德规范,止恶扬善,因果不空,如影随形。《郭文斌换个角度解读弟子规》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出让生命回到安详的一个导航,一切向内求,向外给予,生命大厦就能拥有饱满的能量,层层递进,由内及外,由亲向疏,身体力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八个月的学习,有疲惫有乏味,有忙碌有收获,充实且快乐。最重要的是拓宽了心量,放大了格局,用减法的方式去生活,在布施当中修去贪婪和欲望。
每个月的两天休息,带上食品,上午去困难户家,或清理垃圾,或是去剪头发,或手工缝被子,送羽绒服被罩。下午去看孤寡老人——我的前婆婆,尽所能的给予她温暖和爱。有一种孝顺叫不计前嫌,有一种孝顺叫做不独亲其亲。并不是我深明大义,是古圣先贤的教育和智慧指引我前行,《弟子规》告诉我“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同在一个地球村,同是一家人,同样需要爱护和照顾。“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这段训瑜让我放下怨恨,用慈悲心,感恩生命里度我的人。
在超市的工作中,总有一些老人拉着购物车惧怕坐滚梯下楼,我会搀扶他们并把货品送到一楼收银台。管理台面菜品的员工都是年龄大的长者,为了生活长达14个小时的工作量很是辛苦,我就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们。《孝经》里面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是诸德之本。无论任何地方,都是道场,都能让我们学习探索佛陀的智慧,随缘了业。
大概是发愿的缘故吧,上下班路上总能碰见有需要帮助的人。化缘的,骑摩托车掉货品的,问路的,坐错车的老人,需要让座的等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太上感应篇》里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顾客弄洒在地上的大米小米,我会小心翼翼扫起来,下班路上喂小鸟。女儿喝剩的酸奶饼干我去楼下居民的菜园喂蚂蚁。《了凡四训》里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放过每一个水滴筹,不错过每一个初一十五的放生。
《郭文斌换个角度解读弟子规》里面说:真正的孝顺是养父母身,养父母心,还要养父母慧和德,至孝是养父母性,我们把真理传给父母,让父母明理,让父母的生命发光发热。于是我教母亲念佛,奉劝父母慈心不杀。老鼠偷吃菜园里的柿子茄子,母亲就在老鼠洞口放上玉米粒或者剩饭剩菜,从此菜园不再受害。秋天来了,父亲在自家独居二楼的缓台留有一片空地,用来冬天撒米喂鸟,父亲说冬天鸟儿觅食困难。父母喂养大半年的流浪猫消失了,不知是被人害死还是生病无法回家,母亲说耳边常常听见喵喵的叫声,甚是失落和惦念。
女儿每次工作临行前,我会嘱咐遇见有困难的人一定伸出援手,尤其是孤儿寡母的要多多施舍。《太上感应篇》说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印象尤为深刻,感同身受!
吃药的同时,也在诵读《心经》从初夏到现在从未间断。通过学习,变得心无挂碍,心无怨恨,心无旁骛。没有学习之前,每天下班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好累。现在一进门就跟先生说:好饿!
网上一位老师说:对佛法好奇就有收获,对世俗法好奇就会出问题。每天在故事会里听经闻法就是给我机会修出离心。通过以上叙述的点点滴滴,逐渐地神也不散了,浑身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着相的时候,执着的时候,气脉就容易堵,不着相,不执着,不嗔恨气脉就会畅通无阻。
对于学习,一面愧疚着一面懒惰着,有时候真不愿意学,枯燥乏味,有时候又渴望学习,明知道不学是无明是业障现前。
有时候告诉自己按照佛的知见前行,有时候就像淘气的孩子,从里面跑出来,玩耍一些时候,再回到佛陀的教育里。《佛教入门》说最好每周有一个正念日,慢慢习惯和适应,长此以往下去就能天天都是正念日。
《了凡四训》里说,俸事师长,我用一颗恭敬尊崇之心称一声老师,可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身为学生还常常带着自我的知见看问题,不能在空性里待着,如果不转内心的习气认知,还在老地方,说明是原地踏步,没有进步。
还有两个月这一年就结束了。戒除惰性,努力学习,播下愿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