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DISC是参加了海峰老师的线下分享,当时就被DISC四种行为风格打动,还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这一次参加21天的训练营,真正近距离学习DISC理论,应用在自己身上,收获了很多,也让自己有意识地改变。
第一、学习DISC,了解自己
DISC是人的行为风格分析,用于提升人际敏感度的工具。它从关注人还是关注事,直接还是间接两个维度,划分出四种行为风格:D型特质:目标明确,反应迅速;I型特质:热爱交际,风趣幽默;S型特质:喜好和平,迁就别人;C型特质:讲究条理,追求卓越。这四种行为风格,它们不是优点,不是缺点,而是特点。
通过DISC的测评,自己是高SC型,这也符合日常自己的一个行为,还有他人眼中的我。明确了自己的倾向,我会更接纳自己,而不是像过去给自己一个标签,是讨好型人格。同时,DISC告诉我每个人身上都有四种行为风格,只是比例不同。这样我就更能全面地看到自己,而不是一个特质,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在学习中,很触动我的地方是测评报告的解读,我看到了自己在压力状态下行为风格的改变。自己会转向C特质,对人对事要求高,激发出一些激发出一些固执,以及焦虑的状态。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工作上遇到瓶颈期,压力影响了自己,有些偏激,坚持要离开,成了失业人员。
分析压力状态的转变,让我能更正视过去,正视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会产生的行为转变。现在每次遇到压力时,都会停下来想想,我所抱持的就一定是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法吗?有没有可能换其他三种方式?我知道我是可以有选择的。
第二、应用DISC,改变关系
听海峰老师讲懂比爱更重要,要先给对方传递我懂你。了解一个人的风格,才能真正影响对方。
在开始测评中,我给家人、朋友也分享了。老公跟我一样的特质,就会让我们看似不同,实则本质上相同。常常不善于表达,难得表达一次,又因为对方的反应而放弃,导致压抑情绪比较多。通过这次测评,以及近两年的调整学习,我会更加了解老公,更理解他。
从原来的忍受到现在的接受,还需要更多地转变风格,满足对方的需求,让关系变得更融洽,真正享受关系。这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但还需要自己来做。
工作中,跟合伙人、跟家长的沟通,也让我应用了DISC的理论。通过接触,我开始去了解对方的风格,学会看特点,而不是优缺点。这样的转变,也让我能够不评判对方,而是学着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回应。
比如原来可能有一些挑剔的地方,现在就会想到我自己能做什么,来让状况更好。让自己有能力去应用不同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方法区。跟家长的沟通,针对不同行为风格的家长,准备四种不同的话术,而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想要提升影响力,就看我们的调整力有多强。在每一次与他人的沟通互动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让关系变得更好了,这才是学习、复盘的价值所在。
第三、深化DISC,时时调整
除了海峰老师的分享,我也听到了李忠秋老师讲DISC与结构思考力,小强老师分享DISC与时间管理,还有秋叶大叔分析DISC与新媒体运营,这让我看到了DISC的灵活应用与深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开始尝试结构化复盘,每天用番茄钟来管理自己的时间,以及秋叶老师分析社群运营这一块,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会在运营中,用四种风格去写文案,分析不同家长的需求,进而调整自己的方式。
灵活使用DISC,需要一个过程,我才刚刚开始,先了解自己,再理解他人。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践行在每天,让自己多选择,转变风格,这是帮助最大的地方。
接下来,我也会再次重复课程,将理论知识内化,然后多输出践行心得。处理跟自己、他人的关系,敏感捕捉变化,让自己适应不同的风格,应用不同风格。
感谢DISC训练营,虽然时间短,但内容丰富,群内组织也特别有序。这让我能感知到丰富多样性,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让人舒服。另外,我们也在联络本地的学员,希望接下来可以有线下见面,更多地链接与分享。这也是参与社群的大收获,找到同频的人,一起分享成长。
感谢剽悍江湖访学计划,这21天的专注学习,让我看到了DISC广泛应用的场景,以及结合自身的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个人成长。期待越来越好的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