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艺术品成为经典的时候,它的价值和地位就远远不止于它本身。对于经典我们不仅要大胆的去欣赏,更加要小心翼翼的尊敬。如果一味的挑衅人们眼中经典的形象,得到的只是人民群众的唾弃。然而这样的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屡见不鲜,比如《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传播史就遭受过被人不尊敬的事。
大概只要是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人,都已经把自己对贾府、对大观园中各色人物的喜爱交付给87版王扶林老先生导演的《红楼梦》了,因为87版不只有陈晓旭。而且是一大批红学界,好艺人付出千辛万苦而制作成的艺术品。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艺术的形式变化,人们并不反对新的《红楼梦》的影视剧出现,甚至对新的影像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新的影像肯定是有新的技术的,在视觉上给人以新的享受,在内容价值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和价值发掘应该也会更上一个层次,但是2010年,当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上映后,反响虽然十分强烈,但都是批评。
事实上,观众对新版《红楼梦》的态度,早在开拍之前就有了。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年在全国文艺界和明显娱乐圈掀起的,十分狂热的《红楼梦》演员海选。然而所谓的海选到最终,却成了一场选秀。海选出来的演员,更是让人大吃一惊,他们并非名不见经传的艺人,而是一些新秀培养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匆匆忙忙的演完《红楼梦》后就四处奔跑,开始了他们明星演员之路,似乎《红楼梦》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影响。这里并不是指拍了《红楼梦》演林黛玉的就一定得有所悟,演贾宝玉的就得沉寂几年。而是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名演员对《红楼梦》的理解有多深。
那么究竟这些演员不好再哪里?导演有什么失职呢?就拿一个红迷们讨论的非常热门的一个小事来说:2010版《红楼梦》中的林姐姐。林黛玉的年龄比薛宝钗的更大,看剧中的扮相,薛宝钗明显比林黛玉更加的娇弱,而林黛玉则是阳光少女。却不知道李少红导演,海选演员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里,再没有别的林黛玉可以去找了吗?还是像王扶林导演一样,资金不多?我想着统统不是问题的本质。
新版《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的是蒋梦婕,1989年出生;而薛宝钗的饰演者李沁则是1990年出生,实际的年龄跨越了一个年代。原本是一个林妹妹和宝姐姐的故事,如今却成了林姐姐和宝妹妹之谜了。
面对新版《红楼梦》的传播,如今文化界最担忧的是,青少年对《红楼梦》认识的偏差。青少年看完《红楼梦》,而又懒于去读洋洋洒洒数百万字的原著,会不会将《红楼梦》视为一部宫斗剧呢?
文化传播必须要负责任,否则必将成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