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影响力》的对比原则

《影响力》是西奥迪尼的一部心理学名著,它为我们揭示了7个影响力按钮在生活中的应用,一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影响力的武器进行营销宣传和理念输出,另一方面也是帮我们擦亮眼睛,明辨对方的套路,以免成为割羊毛的羊。

第一章首先呈现的是“对比”原则。“对比原则”是商家最屡试不鲜的销售套路,比如,二手房中介,会带你先看地段一般、户型差,价格高的二手房,再带你去他们真实想推介的房型,强烈的对比之下,高下自判,其实你跌入了他们预设的陷阱。买车也一样,靠裸车的低价来吸引你,既然已经花了大头,那么一些小装饰、小配件,保养服务、车险等等,你也就不再计较,而后者才是4S店主要利润的来源。

我就联想到当下的抖音直播带货,是把“比较”原则应用的淋漓尽致的案例。你会看到主播展示某东某当某宝的价格;会看到商家各种庆祝成立*周年、微瑕、清仓日等噱头的“低价”产品;当然还有限量供应,限时抢购等等促销行为,其实都是一种对比原则的应用。

那么如何对这些利用对比,特别是价格对比来遮人耳目的动作进行预测和防范呢?

我想到了古希腊的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要求他的三个徒弟到一个麦地里找出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能往前走,不能向后退。

其中一个徒弟一开始就捡了一个自认为最大的,结果后来才发现,还有很更大的。另一个徒弟左顾右盼,东挑西拣,错过了很多,到最后只能仓促拣到一个交差。第三个徒弟吸取了前两个徒弟的教训,把麦田分成了三部分,第一个1/3只为建立标准,确认什么是大麦穗,什么是小麦穗;第二个1/3用来验证这个标准的正确度;第三块麦地,只要发现符合大麦穗标准的,就去毫不犹豫的选择。

可想而知,第三个徒弟收获了最大最美丽的麦穗。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择业、选择配偶都有借鉴意义,对于让我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心理学有一个“锚定效应”,当对方提出一个价格时,你很容易将其作为一个沉入水中锚,而确定自己的价格接受区间;我们要避免被商家“锚定”,而是要提前做功课,从多方平台了解到一个商品的实际价格,而将此作为自己的心理价位和实际效用两个维度来上下浮动。

当这个商品的效用值(紧要程度*带来的收益)比较高时,你可以抬高自己的心理价位,反之就降低它的价格需求。例如,你的摇号指标马上就要过期了,你家娃也2岁,到了经常带出去玩的年龄了,你对车的需求比较迫切,那么你已经选定的那款车的价格你的接受度可以灵活一些,相反,如果买车需求不是很强烈,那就等等看,直到价位符合自己的预期。

我在直播间买的最多的就是书,书也可以按照这个原则来挑选,但是,如果真是好书,就不要介意十块八块的价格差,因为早买早受益,而且,真正的好书价格比较坚挺,价格贵的书的原因都一样,价格便宜的书的原因各有不同,而这些不同,往往让它的价值缩水——毕竟,知识是最容易过时的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