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具体次数了,反正我不止一次借助船艇伫立在中俄界江之上,静静地看着由南北两源汇流而成的黑龙江水不知疲倦地向东流淌,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屈辱与无情。
黑龙江的源头有南北两源,北源是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河,南源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两源汇合处即为黑龙江源头。从这里顺流而下,不过十来里水路,便可抵达漠河县北极镇洛古河村。
对于黑龙江,公开的资料总是这样介绍:“黑龙江为中国第三条大河,在世界的河流中排第六位……”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心里总是五味杂陈,甚至有些隐隐作痛:黑龙江只是中国的黑龙江吗?它不是中俄界河么?能不能别再自欺欺人?
而当听到国人称黑龙江为母亲河时,我更是觉得别扭和难受:母亲被恶人霸占和蹂躏,做儿女的情以何堪?还有什么脸面汲取母亲的乳汁?还有什么资格获取来自母亲深深的爱?
我们必须正视,今日黑龙江不只属于中国,还属于俄罗斯。
我们不该忘记,黑龙江曾经是我们的内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这条大江才成为让人悲愤的界河。
也许,我们这个民族有些健忘,总能找到自我麻醉的法子,包括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有时也习惯于忽略那些不太光彩的历史。
曾经现场听过一位所谓的专家学者大放厥词,说东北是文化荒漠,没什么文化底蕴,其直接证证据是黑吉辽三省那些简单粗暴的地名,比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道里区”、“道外区”,吉林省的“一道江”、“二道江”直至“八道江”,辽宁省沈阳市的“一经街”、“二经街”直至“八经街”和“一纬路”、“二纬路”直至“十三纬路”……
这些说法,乍一听貌似很新鲜也很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其骨子里深埋着对非汉文民族化之外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轻视甚至藐视,某种程度上还有对汉族文化和统治的过度崇拜和依恋,彻底忘了中华民族才是我们56个民族的共同称谓,忘了中华文明才是让我们倍感自豪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的底气。
应该明确,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并且从未中断,决不是哪一个民族、哪一种语言、哪一种文化的功劳,而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如果忽视这一条,我们就是数典忘宗。
众所周知,大江大河孕育了人类文明。可是,除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还有多少国人了解或在意过同样辉煌灿烂、由黑龙江这条大河创造的黑水文化?
我们应该记得,在广袤的黑龙江流域,曾经孕育了东胡、肃慎、扶余等古老民族,他们的后代励精图治,先后建立了北魏、辽、金、元、清五大王朝政权,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记得,公元5世纪初,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族就起源于嫩江和黑龙江流域上游。他们由大兴安岭逐渐南下,先后在山西大同、河南洛阳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首都,把中国历史带入了第一个南北朝时代,并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石窟艺术的高峰,至今云冈石窟和洛阳石窟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应该记得,公元10世纪初,兴起于黑龙江流域嫩江水系的契丹族,沿着大兴安岭南下,在大兴安岭南部西喇木沦河流域建立了大辽帝国,并将其势力一直推进到黄河流域,建立了北至外兴安岭、南至河北、东至日本海、西至宁夏幅员万里的王朝政权。
我们应该记得,公元12世纪初,女真人兴起于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中下游地区,先后灭亡了辽、北宋两大王朝,在中国北部建立了强大的金国,并于1153年把都城迁移到了北京,成为第一个正式在北京建立都城的王朝,把中国历史带入了第二个南北朝时代。
我们应该记得,公元13世纪,兴起于黑龙江上游的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率领下西征东欧和西亚,灭亡了西夏、金、南宋三大王朝,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元朝帝国,一举将分裂了数百年的中国归为一统,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应该记得,公元17世纪初,起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族逐渐南下,再度兴起于辽河流域,先是建立后金政权,后改称清国,灭亡了明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大清王朝。
相对于黄河、长江流域舒适的气候,黑龙江流域无疑是荒凉和冷僻的,但就是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这一流域的先祖们却开拓出了无比辉煌的人类文明,让人不得不心生感慨和敬意。
历史无情,不容重来。大清帝国的前辈拼下和绘制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完全统一了中国,但却无法预知和阻止他们的后代不思进取直至丧权辱国,清王朝后期丢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把内河黑龙江变成了界江,硬生生地剪断了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纽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很赞成把黑龙江源头开辟成旅游景点,让更多的国人来这里凭吊我们丢失的国土,来这里找寻黑水文化的源头,来这里反思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
开发黑龙江源头旅游资源的提议已有多年,但至今仍无具体举措,至少在源头附近还找不到任何标志性的景观,实在让人失望或是遗憾。
好在黑龙江始终在那里静静流淌,源头也一直在那里默默诉说。
黑龙江源头在哪里?不只在地图上,还在我们心里。
2012年11月9日晨草于辽宁沈阳,2021年5月19日晨完善于山西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