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书,印象最深刻的是"自私的基因"、"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百岁人生"。从"自私的基因"里明白了自私来至于基因层面,无法避免,但是至少明白了基因自私的企图,就能有意识地去反抗,而不是当大脑无意识地做出自私的行为后,不断地找借口证明自己没有自私的想法,只是为了其他人好。"活出生命的意义"听起来像鸡汤文,但是它告诉了我人的行为是由大脑决定的,但是你的大脑控制权却不在它自己手上,它是由环境决定的,并且大脑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找到合理的解释。换句话说,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你所经历过的环境的产物,你也许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自我,你以为自己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也只是环境让你的大脑这样以为,你人生该走的路都是定好了的,宿命论会打击人的主观能动性,既然环境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不断折腾自己,往更好的环境迁移,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人生的意义呢?找对象要求的门当户对,包含的就是这个道理,门当户对代表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有相似的大脑想法,即三观,这样的关系才是稳固可靠的。
"百岁人生"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的寿命如此之长,那就更应该找一个自己爱的人过一辈子,千万不要将就,和一个无趣的人过80年,想想都可怕,圆圆你能坚持自我吗?
当初爱的那么深,那么奋不顾身,如今你对其他人还能有这样的感觉吗?还是慢慢的流于责任,变成所谓的日久生情?当初把爱情想得太简单,以为你会等我,可是来自父母周遭环境的影响,终究改变了你吗?父母是最重要的人,可是在陪伴他们和找到一个你最爱的人之间并没有冲突啊。并不是找一个父母觉得最合适的人就是爱他们的表现,你自己过得幸福才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