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个多星期,闲暇时看几页,睡前看几页,实在是一本耐品的书,百读不厌。
这本书分为三个方面,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再到故里杂忆,皆有情致。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琐碎都能够娓娓而谈,态度亲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在汪曾祺身上体现着传统士大夫的情致和雅趣,漫谈往事,闲话家常,他热爱着真实普通的生活,总是能够在平朴自然中发现生活中别致的美感和趣味。
草木有灵
汪老笔下的花草树木充满灵性,富有生机,花是美丽的,草是青翠的,树是浓绿的,一切充满着活力。
如在《葡萄月令》中,汪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葡萄的生长过程,有意思极了。
一月,下大雪,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葡萄出窖,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三月,葡萄上架,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四月,浇水,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八月,葡萄着色,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等到葡萄采摘之后,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在汪老的笔下,葡萄就像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小生命,在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成长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还比如在《生机》中,汪老描写了在一堆煤块中生长出的芋头:“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让读者也跟着欢喜起来:这在逆境中生长的绿意,让人看到生命的活力。
花草树木在汪曾祺笔下不仅仅是文章内容的点缀和背景,而是活灵活现的主角,他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观察,是出于对它们单纯的喜爱,由对这些花花草草本身生命的赞赏和尊重,体现了汪老本身的一种生活观,那就是对生活的重视和热爱。
鸟兽多情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还有很多的动物描写,如各种各样的鸟、虫、鱼。在汪老的笔下,它们并不只是生物意义上的动物,它们都是具有灵气的。
如在《花园》里描写的天牛,有带玫瑰颜色的,也带有玫瑰的香气的,而且温文尔雅:“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把天牛的“慢性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忍俊不禁。
汪老还描写了土峰,说它蠢头蠢脑,貌似对它还颇为嫌弃,但在言语中却透露出它的憨态可爱。这些昆虫个性十足,在汪老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充满了想象力。
他还写过“蚂蚱有鞘翅,鞘翅里有膜翅。”甚至观察到“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很好看。”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观察的细致和笔触的精细。
万物皆有灵,汪老对它们倾注了浓厚的情感。花草树木、鸟虫鱼兽的细致描写体现着汪老对自然的兴趣和众生平等的观念。
故乡长情
汪老的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风土人情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汪老的散文中也多次出现了对故乡的描述,那里有着孩提时代美好的回忆。
比如,在《花园》一文中,他追忆起童年时期那座漂亮可爱的花园,“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最深沉的。”“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将离乡多年后对家园的思念完全流露出来。就如他所说的:“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忘不了的。”
除了家乡的景致,家乡的人、家乡的食物等也在汪老笔下一一还原。比如,咸鸭蛋本是一个平常食物,但在汪老的笔下,油汪汪,香喷喷,让人垂涎三尺。还有家乡的酥软烧饼,家乡切得极细极薄,吃起来却很有韧劲而又甚柔软的跳面,简直美味难当。
汪老笔下还写过家乡里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比如,做烧饼的吴大和尚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平静幸福的家庭,然而他有他的痛苦和不堪,以至于最后老婆抛下襁褓中的孩子离家出走,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
虽是凡人小事,但在王老作品中,却蕴含着一种对人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一种感悟。他的文字安宁平和,却能使人感觉到一种凡俗但却欢悦的生活情绪,这种情绪淡淡的,在不经意间以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绵延不绝,直达人心。
汪老的作品题材非常广泛,从吟诗作赋、花鸟鱼虫到世俗百态、芸芸众生,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在他眼里,无事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虽内容百变,但都蕴含着一种美,即生活的美。我想,这源于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我认为作家的职责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
汪老一生并非顺遂,但他并未因之消沉与屈服,他仍旧爱着这苦难的生活,他不喜欢透露出“苦涩”的信息,他更愿意随遇而安,他的文章就昭示着他乐观、韧劲儿十足的生活态度。就如他文章所写:”满世界都是有趣好玩的东西,乐都乐不过来,享受还来不及,哪里有空去愤怒?“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