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梅为媒·山水共富”为核,构建生态价值转化新范式
引言:山水为脉,杨梅为韵,共富为钥
仙居县,浙东南生态明珠,中国杨梅之乡,坐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更孕育了“杨梅全产业链”“医疗器械小镇”的产业传奇。这里既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本底,也有“千年农耕文明”的文化基因,更承载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密码。作为山区26县之一,仙居面临城乡发展不均衡、生态资源转化不足等挑战。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中,仙居以“让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发挥和回报”为核心,依托“杨梅全产业链、生态旅游高地、非遗美食传承、高端制造业”四大禀赋,构建“文化凝聚共识、产业激活潜能、人才赋能创新、治理护航公平”的生态价值链,推动“自我造血”与“协同输血”的良性循环,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的“仙居样板”。
一、思想格局:以农耕文化为魂,凝聚共富精神共识
杨梅文化赋能价值认同
深挖“杨梅精神”中“扎根乡土、红润万家”的意涵,打造“杨梅节+红色研学”融合模式。依托步路乡杨梅小镇,推出《千年梅韵》实景演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通过民宿、杨梅深加工产品户均增收2.8万元。建立“杨梅文化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开展杨梅全产业链数字化研究,将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申报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非遗美食激活内生动力
以“仙居五个鲜”(杨梅、三黄鸡、高山稻米、油茶、番薯面)为核心,构建非遗美食产业链。安岭乡“茶叶数据科技园”开发茶旅研学线路,带动茶农户均增收4200元;淡竹乡推出“无骨花灯工坊”,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吸纳留守妇女就业120人。依托“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全县农产品资源,标准化包装、品牌化营销,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3.2亿元。
红色基因链接共富共识
以“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为教育基地,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同心向党”主题活动。安岭乡“石榴红共富工坊”通过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带动畲汉群众就业200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实现“民族团结”与“经济共富”双赢。
二、产业格局:四链融合驱动,构建生态型价值链
杨梅全产业链升级:从鲜果到云端
科技赋能:建设“亲农在线”数字化平台,实现杨梅生产、保险、销售全链路服务,累计为农户节省利息2500万元/年。
深加工突破:开发杨梅酥、杨梅酒、杨梅面膜等30种产品,2024年深加工产值突破15亿元,占全产业链总产值的35%。
文旅融合:打造步路乡“杨梅星空营地”,结合采摘体验、夜间灯光秀,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40%。
生态旅游提质:从流量到留量
景区扩容:神仙居景区实施三期扩容工程,建成后年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带动周边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
民宿集群:引入悦榕庄、雅高铂尔曼等高端品牌,培育白金级民宿2家,床位数超8000张,经营户年均收入达25万元。
智慧文旅:开发“仙居旅游大脑”,实时监测游客流量、消费偏好,优化线路设计,2024年游客人均消费提升至800元。
高端制造业转型:从制造到智造
医疗器械小镇:引入优亿医疗等44个项目,专利达200余项,2024年产值突破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技术工人年均收入达8万元。
绿色智造:经济开发区腾退低效用地503亩,引入生物制药项目,总投资80亿元,打造“千亿级园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
三、人才格局:以“仙居名片”为标,构建价值共创生态
本土人才振兴计划
“新农人”孵化: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育“杨梅姐”“畲绣娘”等本土网红50人,带动农产品直播销售额超2亿元。下各镇“新农人工坊”开展电商培训480人次,孵化淘宝村10个。
乡贤回归工程:建筑设计师陈承潘返乡打造“云上平田”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村民分红占比达30%。
高端人才赋能工程
“院士经济”引领:台州院士之家引进63位院士,共建“肺功能联合实验室”,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年孵化项目12个。
技能工匠认证:开展“仙乡匠才”评选,颁发杨梅修剪师、民宿管家等技能证书235份,人才可享受住房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
人才价值标签体系
“生态创客”:认证返乡青年、非遗传承人100人,提供最高1000万元“人才入乡贷”,累计放贷9.7亿元。
“文化使者”:选拔畲族歌者、杨梅文化讲解员50人,纳入文旅推广人才库,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四、管理格局:数字化与协同化双轮驱动
片区共富体建设
跨村联营:组建“步路—白塔—淡竹”杨梅文旅联盟,统一规划采摘线路,2024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500万元。
飞地协作:与杭州共建“科创飞地”,承接智能装备研发,年税收分成超2000万元,反哺山区教育、医疗。
数字治理平台
“共富大脑”系统:整合20.8万农户数据,精准定位低收入群体,落实帮扶项目2350个,矛盾化解率达95%。
“码上救”应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快速救助,累计兑现资金396万元,惠及480人。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GEP核算试点:在神仙居景区开展碳汇交易,2024年实现生态产品交易额1.5亿元。
“两山银行”运营:收储闲置农房42处,改造为康养公寓,年收益分红惠及1.2万农户。
五、共富模式:构建“四维一体”生态体系
文化链:杨梅精神+非遗传承→精神共富
产业链:生态农业+数字文旅+绿色智造→物质共富
人才链:本土创客+院士回归+技能工匠→创新共富
治理链:片区联盟+数字平台+生态交易→公平共富
总结:山水与共,杨梅为证
仙居的共富之路,是杨梅“红润万家”的产业觉醒,是神仙居“卧龙凌空”的生态跃迁,更是山区人民“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奋斗史诗。正如仙居精神所言:“精耕勤学、开放融合、争先图强”,这座山水之城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才为翼、治理为盾,书写着“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新篇。在这里,每一颗杨梅都是致富的果实,每一缕茶香都是文化的传承,每一座青山都是绿色的希望——因为共同富裕,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脚下可践行的道路。
仙居,终将以“杨梅共富”之名,让生态价值成为百姓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