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广告界牛人”的叶茂中,于2022年1月13日因癌症在上海去世,年仅54岁。叶茂中是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和品牌管理专家。
他所策划撰写的广告“地球人都知道”“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等,都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流行语。
他的英年早逝,令广告营销行业深感惋惜。近年来因癌症去世的名人还有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著名播音员罗京等等。当然,癌症并不是独宠这些精英人士,它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01 引言
癌症导致死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癌症引起身体器官衰竭;二是过度治疗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差;三是心理恐惧导致病情恶化。
中国科学院钟南山院士曾经在谈及情绪与癌症的关系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癌症“吓死”的。
害怕癌症,是人之常情。大多数癌症的治疗仍然是医学没有攻克的难关;多数癌症患者的晚期阶段,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且预后较差。
患者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导致癌症的产生,影响癌症的发展。那么,通过心理的治疗和疏导,能治愈癌症吗?心理疗法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著名心理学家、意象对话疗法的创始人朱建军在《药树》一书中说:生病之处,必有解药。因看见而感动,因爱而疗愈。
《药树》是由颉腾文化策划,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重磅心理治疗小说,讲述了身患绝症的都市女白领陈树在濒临死亡时,接受意象对话治疗的那段跌宕动魄、险中求生的心灵奇旅。
02 生病是情绪的郁结
美国学者库伯勒·罗斯把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绝望期,接受期。
在病情诊断之初,很多人会否认自己生病了,不相信检查结果;接下来就开始愤怒,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发泄一段时间后,同意开始治疗;治疗效果不佳的人慢慢失去信心,甚至绝望。
《药树》中的女主角陈树,正处于绝望期。她的未婚夫夏靖之深爱着她,经常来医院陪伴她,明知道她已经时日不多,但坚持要跟她举行婚礼。
可是,陈树盼望着这一场婚礼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呢?结婚真的可以让她开心吗?
尽管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家人们对她极尽宽容和爱护,但是她心里却有不安,亦有不甘。
在她二十几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重男轻女”,对她要求非常高,弟弟却是无比溺爱。而她也一直服从,拼命地学习和工作,努力赚钱来供弟弟出国留学。
她怨恨母亲的不公平,不满爱人与女同事的交往,不喜欢弟弟的不学无术,这一股股怨气又被她强行压抑在心底,形成了一个个纠缠不清的结。
她对婚礼的期待,是对自己未来的幻想,又像是要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03 死亡是为自己而活着
通常,人们对于癌症患者的关心和关爱,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隐瞒真相,回避死亡;二是尽量满足病人的所有要求;三是一味地鼓励他们。
这三个方面都是家人和朋友希望病人能够坚强地战胜病魔,顽强地生活下去。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病人心里面最真实的情绪和想法。那些情绪和想法,是生病的原因,也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障碍。
心理咨询师海音在引导陈树进行意象对话时,有一个场景是让陈树的子人格小杆看向窗外荒地的野草:这草在每个冬天都会枯死,但是到了春天又会再生。虽然死亡是不可战胜的,但是,连死亡也无法战胜生命。
海音并不强迫陈树要往好的方面去想,也不盲目地鼓励她树立要活下去的信念,只是引导她认真去对待自己的内心,让她明白想活还是想死,都是在于自己;死亡,也是生命的一段旅程,是为自己而活着。
陈树在一次次与自己的意象对话中,悟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只要活着,有些事情就逃避不了,需要自己去面对。于是她开始尝试着对妈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这就是心理咨询治疗的核心奥秘,让病人在怀疑、懦弱、破坏以及死亡的每一个阴影下,找到它们的对立面,用信任、勇气、和解及新生来接纳过往和现在,重构未来。
04 因看见而感动,因爱而疗愈
意象对话疗法,是引导人的意识,去看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影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看到的人和物,以及景色,都是自己内心的真实反应。我们需要的是遵从内心,理清这些意象背后的原因,找到解药。
当你看到自己乐观的子人格时,会为她的积极向上而感动;当你看到自己悲观的子人格时,会为她的自卑放弃而伤感。
因为看到自己的内心,也从意象中看到了母亲的行为根源,陈树理解了母亲对她的苛责,其实是一种爱,母亲不希望她被人看轻,重走自己的路。陈树对童年的种种经历,母亲“重男轻女”的做法给她留下的创伤释然了。
她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冲母亲发脾气,以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是,母女之间的隔阂反而消除了。
在生病之前,她只是一味地顺从母亲,并且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职场女白领。在生病之后,她会想着怎样接受母亲、弟弟和未婚夫在情感上的补偿。但这些都没能真正触动她的内心。
在现实与心灵双重空间里发生的种种事件的交叠、碰撞中,陈树逐渐挖出爱恨情仇背后隐藏的心理真相,以及深藏于心底的、让自己丧失生命活力的“献祭”“死亡”“恋父”等情结。
她意识到,之前愿意举行婚礼的真正想法,是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给周围的人一个交待,也就是为别人而活着,让周围的人不再愧疚,而于自己,实际上是想放弃。
在这段意象对话的心理治疗过程中,陈树日益了靠近真实的自己,对生的希望也随之复苏。
就如《药树》的封底上所写的:或许,这世界从不是没有怀疑,正是因为有了怀疑,才有了坚定。从不是没有恨,正是因为有了恨,才有了爱。从不是没有病,正是因为有了病,才有了药,才有了治愈和新生。
05 结语
中国有句古话:心病还需心药医。癌症归根到底与心绪有关,因此,对癌症的治疗也应该是医心为上。
《药树》的作者朱建军作为国内顶级心理治疗师、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首次将自己30多年积累的心理治疗思路和诀窍,完整而巧妙地呈现在这部小说中。
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度挖掘和探索自己的内心,获得深刻的启迪,让自己的心智成长,让我们在看别人故事的同时,疗愈自己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