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的培养涉及到三个主题:信任、评分、个别对待。
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的途径:
1.爱心型:不歧视学生,给予无微不至而且是持续不断的爱及照顾。会让学生获得安全感,让他们能够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并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因为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导,无法依靠自己克服困难,所以还停留在当前的状态,甚至有所退化。
2.励志型:不断地鼓舞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挑战困难。通过对美好未来的描述,或者讲优秀学生的故事,名人的故事,成功的故事……来告诉学生:只要努力,你就能行。学生会受到鼓舞,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就感。这种打鸡血的鼓励方式也会让学生厌倦,教师教师的立志效果递减直到失效为止。
3.赏识型:不断地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大大的加以表扬。它可以改变学生的消极的自我认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因为小小的进步就轻易的获得表扬,会对表扬产生厌倦,没有了接下来行动的动力,也会形成肤浅的学习态度,不肯去面对比较大的挑战,害怕失败后无法获得表扬。这种过度强调从态度上改变自我,会导致肤浅的乐观主义,导致对困难的逃避也看不到在克服困难过程中的痛苦与自我否定的积极意义。
4.转移性:通过表扬儿童在其他领域的进步而帮助他树立自尊。它是基于一种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没有长处的人不存在这一观点的认识。学生会因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获得自尊自信而形成“我能行”的心理状态,并将这种自尊自信迁移到其他领域,从而促进生命的整体发展。学生也会因此逃避在其他领域内面对挑战,结果形成了片面的发展。要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肯定有两条途径:一是改变外在的评价或转移焦点。爱心、赏识、激励都是在改变外在的评价的不同方式,而表扬学生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则是采取转移焦点的方式。二是通过克服困难获得成就,并进而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肯定。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获得自尊心的核心途径,乃是儿童在教师的协助下尽可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克服的困难越大,成就感就越强,也就越容易获得自尊自信。协助学生克服具体的困难,需要教育,实际深刻的理解知识,也要深刻的理解学生,并拥有相当成熟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成长为专业性的教师。
一个成熟的高度专业发展的教师,必然会:
1.无限地信任和热爱学生,建立润泽的师生关系,但不将焦点放在师生关系上,而是聚焦于知识的学习。
引导孩子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评价的标准也是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及取得了进步。而不是单靠外力的表扬——棒棒棒,你真棒,嘿嘿嘿,向你学。来改变师生关系,建立师生情感。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于学困生的停滞不前,懒惰总是要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他们长期的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真是对老师精神上的折磨。
2.洞察学生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在着眼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实实在在的专业策略,协助学生突破困难;
自身的专业程度还没有到达体会学生真实的问题程度,许多差生家庭的长期的缺失父母陪伴和父母的放任自留不管不顾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学校的五天教育和陪伴加上家庭的两天放任我们的教育又回到了原点。
3.不断地通过外在的评价协助学生修正自我评价,使之更趋真实合理,并越来越不依赖于外在的评价;
这几年也不断的通过学生在学业上的提升,肯定他们进步,加强他们的信心。
4.鼓励和协助学生不断的增加挑战困难的难度和长度,在无止境的挑战和创造中不断的提升尊严感;
针对班级内的优等生我也给他们制定了各自的努力方向,让他们向着心中那个更完美的目标前进。成为一个生活上独立,学习上自主,用阅读丰盈自己,通过体育强健自己,并愿意帮助他人的积极向上的人。现在班级内已经有5名学生达到了这样的要求:陈治伸,张清研,王泽楷,曾嘉烁,王思忆。还有一大批学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