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识字课》第四课:柳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一幅充满了诗意的美好画面。为什么是柳树呢?柳树似乎是中国诗歌中的常客,从《诗经》就开始了。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诗歌中的“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专门传达一个意义:依依惜别。

柳:

甲骨文“柳”

“柳”是一个会意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木”,在当时柳树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树。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句为证。


甲骨文“木”

下面是“卯”,从字形看,像两个面对面坐着的人。“卯”表示即将“分离”或刚“会面”的两个人。


甲骨文“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个“即将分别”的人在一棵“树”下惜别,“柳”是一棵“惜别树”,所以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喜欢在柳树下送别。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同时“柳”还有谐音“留”,寄寓出对分别之人的留恋之情。

柳树用自己缠绵多姿的身形,将绵绵的情思表现出来,她长长的枝条,枝枝连连,缠缠绵绵,尤其是随风轻舞之时,似离人之手不停牵扯着“留下,留下”。

折柳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杨柳折尽花飞尽,借问行有归不归。”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期预告:

       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象山耕夫2017.05.05编辑整理】 【赛制】 比赛共分「兰亭诗」、「流觞水」、「飞花令」三个环节进...
    象山耕夫阅读 2,233评论 3 1
  • 宁静的夜 感受不到一点风的气息 不知是太压抑 还是太过寂寞 一片漆黑的夜 夜晚下行走的人 是那样的恬静 还是这样的...
    鬼暗阅读 167评论 2 4
  • 两小球碰撞时的速度方向和碰撞时两圆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线上(图【1】)。 需要做速度分解(图【2】)。 分解后在碰撞...
    JetLu阅读 2,819评论 0 1
  • 摘一颗星辰 装饰一条梦的项链 揽一缕月光 酿造一杯独酌的清酒 今夜无眠 不知把谁思念 微风掀开窗帘 花影重重清香淡...
    星空物语_07f5阅读 206评论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