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 “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大多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推开一扇窗,有人看见的是风光旖旎,有人看见的是污泥遍地。
这其中,差的不过一个心胸和格局。
总是看不惯别人,往往是因为自己境界不够。
真正内心通透的人,看什么都顺眼。
层次高的人,懂得换位思考。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住着对互相看不惯的冤家,燕子和蝙蝠。
原因是燕子觉得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则意味着傍晚。
蝙蝠却认为,太阳落山后,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总之,两人都觉得对方才是错的。
有回他们又为此争论不休,险些就要打起来。
路过的猫头鹰,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你俩生活作息完全相反,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
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很多偏见与隔阂的产生,往往都是源于我们站错了地方。
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就很容易瞧对方各种不顺眼。
层次越高的人,都懂得换位思考。
站到别人的位置上,去理解对方的立场与局限。
医院里,年轻的护士给教授连着扎了好几次针。
看到教授手臂上的大片淤青,她急得一身汗,可还是找不对血管。
教授本来有点生气,但还是轻声地告诉她“没关系”。
因为她突然回忆起刚参加工作那年,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
马路上,一个醉汉冲撞到了一对散步的父子。
儿子刚想斥责,老人轻轻拉住了他的衣袖。
他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这样借酒消愁过。
就像木心先生在诗里写的: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真正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因为他们知道人人都有难处。
多一份将心比心,心里就会少一些挑剔与苛责。
多一份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其实都不算问题。
“真正的三观相合,不是三观完全一致,而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
有人觉得儿女双全才快乐,有人却更享受单身的自由。
有人习惯小城市的朝九晚五,有人却总想着去大城市闯荡。
有人喜欢简单朴素,可有人就是热衷追赶潮流。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有自己的时区和选择。
有句话说的好:
“允许自己不同,你是特立独行;允许别人不同,你会海纳百川。”
尊重差异,是种境界,理解别人,是份慈悲。
格局大的人,都懂得和而不同。
《坛经》里写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一个人经历得越多,内心就越通透,也就越懂得包容和接纳别人。
有句话说得好:
“倘若有一天,那些曾经看不惯的人或事,开始变得云淡风轻。
不用怀疑,那是因为你自己正在走向成熟。”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