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你闲着没事待在家里,但是半小时过去了,书页还停留在第2页?然后惊奇发现这半小时,花5分钟点了个熏香,10分钟泡了杯茶,然后5分钟拍照发个朋友圈。然后满意的拿起书看完第一页时,又想看看有没有人给你点赞……
总之大脑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念头,来去不停,要干的事情一件也没完成。
然后焦虑,担心,不安的情绪也会不断滋生蔓延起来。
这种精神体系内的结构受到资讯威胁而产生的混乱程度在积极心理学中解释为“精神熵”。
1
“熵”这词最早源于物理学,本身是一个热力学概念,用来度量一个体系内的无序程度,也就是混乱程度。
比如你的房间很久没打扫就会布满灰尘、;
你的物品久没整理就会杂乱无章;
你所学习是知识、技能久没有用到就会忘掉
……
这些这都是熵增的过程。
它代表着混乱、无序、痛苦、悲伤、不幸,熵越高,混乱的程度越高,结构越是无序。
所以,肯定是熵增越小越好
2
虽然说熵增是永恒的客观规律,
但与熵增相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比如薛定谔以物理学家的眼光看到了大自然中的这个反例,称之为「负熵」。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正如现在很多人都立志要改变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他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健身运动,遵守规则和社会秩序。
无论你承认与否,人的一生都在对抗着熵增,对抗着周围生活环境的熵增、对抗着社会关系的熵增、对抗着工作、学习的熵增、对抗着自己身体的熵增。
因为这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
我是近几年有特别深的体验,原因是尝到了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运动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3
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小时候我们没有烦恼,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无论你花多大的力气去解决烦恼,它依旧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可见,熵增才是我们的生活常态,而如果放任不管,精神熵就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所以,我们只有降低“精神熵”,创造出意识的新秩序,才能减少烦恼,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而心流产生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专注」,只有在「忘我」的境界时,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专注、专注和专注。
到今天到这就结束了,如果番茄钟工作法无法让你保持专注,明天我将会结合心理学的一些观念分享几点我的独家方法,告诉大家如何做到「专注」,尽情期待噢❤️
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我一起交流学习。
微信公众号:Tobey的小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