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用在作文上的套路

    今天灵机一动,想写写那些年写作文的套路。

    语文老师说过,哪怕你的题目不亮眼,中间段落不吸引人,但字数一定要够。因此我每次拿到卷子,就会瞪大眼睛,在那密密麻麻的格子里找800字的标识,仿佛找到了我的作文构思就出来了。

    “妈妈为了照顾发高烧的我一整夜不眠不休”“外婆做的饭”“爸爸教我骑自行车”等等,这些故事多次出现在小学写的记叙文中,处处提现出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等各种中国传统美德。

    上了中学,就算我有心拿上文提及到的那些故事来凑字数,老师也不允许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羁绊,那就是分数,那时候盛传的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中学要求要写议论文,简而论之,就是提出一些观点,然后用事实依据去证明它。那时候我最钟爱的书籍便是名人传记,最喜欢看的一档节目便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它们为我的作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写为国争光,我就会写独自一人出征太空,置生死于身外的杨利伟;写挥洒汗水,只为国旗冉冉升起的中国女排;写耗时多年,震撼全世界的北京奥运。写人间真情,我会写用爱心唤醒爱人的罗映珍;写青岛爱心团体微尘;写坚守深山,守护村民健康的赤脚医生。等等,还有许多许多,这些故事仿佛根植在大脑里。

    你们有啥套路呢,大家一起听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