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多与孩子分享人性之美,有助缓解恐惧和焦虑

疫情尚未过去,目前看来还有一段未知的旅程要走,在当下这种非常时期,需要让爱、善良、温暖等人性之美来平衡大家的身心灵。

 


2020年的新冠疫情延烧全世界,让很多人都很焦虑,情况甚至越来越严重。大人说,只要一打开电视、手机,满满的疫情消息,就会被末日感袭击;小孩说,好希望快点回到正常的生活,现在失去自由的感觉真痛苦。

 

网络的便利,让信息传播无远弗届,好处是让人们快速意识到疫情的严峻并做好防护;坏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情绪在信息轰炸下,倍速不断累积,缓解因疫情而来的负面情绪,成了当下所有人关心的话题。

 

那么,又该如何缓解情绪呢?

疫情之下,请多与孩子分享人性之美。

 

读着读着就哭了的新闻

 

这两天阅读网络新闻,读到一则让我非常感动的故事。一名意大利的神父吕若瑟在新闻中求援,他说自己的故乡深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他的朋友、家人全都缺乏物质,希望大众能够给予意大利一些协助。

 

没想到,才过了短短6天,来自各地的善款和物资,数量之庞大让他深感惊讶,他不得不对外宣布,援助已经够多了,希望大家把多余的善心留给需要的父老同胞。

 

我看到一个83岁的阿婆,带着自己辛苦卖菜一星期的8000块捐给神父的画面,不禁感动地流下泪水。阿婆一头花白的头发,用瘦弱的手伸进去纸袋,小心翼翼拿出善款的画面,真是百看不厌。不瞒大家说,我重复看了好几次新闻画面,真是一幅美丽的故乡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癌末的先生拖着虚弱的病体给神父捐款,他们都不是经济充裕的人,甚至可以说是辛苦人赚辛苦钱,可是这完全不影响他们为善的心,真让人敬佩不已。

 

媒体访问这些善心人士,他们说:

 

“神父在此服务贡献这么久,我们捐款只是举手之劳。”

“吃人一口,还人一抖,莫忘初衷。”

“神父付出的比金钱还多,现在该是我们回报您的时候。”

“大家互相帮忙,共渡疫情!”

 

写到这里,我没忍住,又哭了一次!

 

我把这则新闻分享给两个孩子,孩子说:“妈妈,我觉得善良的人都长得好好看喔!”

 

“怎么说?”不懂孩子的神逻辑,所以忍不住发问。

 

“因为他们都自带光环啊!闪闪发光的!”孩子说。

 

哈哈哈,可不是吗?孩子的话提醒了我,善良的人都自带主角光环,在人群中星光星光熠熠,新闻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即使再平凡渺小的人们,也有温暖他人的强大能力。

 

善良和笑容一样,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无需翻译,就能在短时间之内,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新闻里的意大利神父,和捐善款的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善良,成就了这则新闻里最美丽的画面,这些深深地刻画在我和孩子的心里。

 

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分享的故事

 

温暖有爱的故事,还有以下这一则。

 


英国的英格兰小姐穆克吉,芳龄24岁,她在当选英格兰小姐之前,是位呼吸道医生,当选之后她辞掉工作,出国四处比赛、进行慈善活动。

 

以前的同事和穆克吉透露医护人力吃紧,他们每天都很拼命工作,仍旧无力消化医疗超载的情形,加上媒体不断播放英国政府号召退休或转职医护人员的新闻,穆克吉决定摘下美丽的后冠,重披战袍,回去和以前医院的老同事併肩作战。

 

穆克吉说:“我想回家,然后去医院上班。”一边阅读穆克吉的勇敢告白,一边为人性的奉献之美而感动。新闻画面里穆克吉一张张照片映入我的眼帘,不论是穿着选美飘逸的洋装,还是穿着专业的医生服,都一样美丽动人!

 

 

我和孩子分享穆克吉的故事,也和他们一起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优美的诗句:

 

“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行;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辛酸,帮助一双昏厥的鸟儿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行。”

 

读完之后,孩子们说:“妈妈,我们老师说,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穆克吉心里想到好的事情,马上就去做,我觉得好棒。”

 

姐姐也说:“妈咪,我觉得穆克吉是『真的美丽』。”

 

“那什么是『假的美丽』?”我问。

 

“就是那种只有外表美丽,但心地邪恶的啊!”姐姐说的还真有道理,孩子的眼光果然是明亮的,别小看他们,孩子有时比大人还能洞悉分辨人性。

 

那之后的几天,我们亲子每天都会交换分享读到的暖心新闻,我决定让它变成家庭的固定仪式,因为我认为人性之美不能被教导,只能被激发。

 

说也奇怪,分享这些故事之后,我和孩子原本紧张害怕的情绪,也因此缓解了不少。

 

缓解疫情下的负面情绪,还有哪些方法?

 


想缓解孩子在疫情下产生的负面情绪,还可以通过下列三种方式。

 

1、无条件接纳陪伴孩子的情绪

 

这个方法,其实已经呈现在上文中,不用把它想得太困难,就是亲子间聊聊天就能实现的事情。我通常会在吃饭与孩子聊聊今天发生的事,顺便和孩子分享自己当下的情绪,父母自己要先坦诚情绪,也就是先做球给孩子接的意思,孩子才有机会接住球再丢回来,和父母聊心情。

 

2、唤起孩子的生存韧性

 

我一直深信,每个孩子与天俱有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在经历集体伤痛时,能互相给予、彼此帮助,共同支撑下去,有时候这种本能,孩子比大人想得还要强韧千百倍。最近一直宅在家里,我偶尔会脆弱无助,都靠两个孩子为我分担家事,给我加油打气才能渡过,父母不在意在孩子面前表现脆弱,才能唤起孩子的生存韧性,这也是为什么家境困顿的孩子总是比同济更懂事坚强的原因。



3、引导孩子自我调节

 

我常常觉得自己在孩子的生命中担任平衡者的角色,孩子紧绷的时候,我就多搞笑陪他们放松;孩子松懈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小心一点,这些都是在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调解,因为父母和孩子说的话会在孩子长大之后,成为他们内在的声音,引领孩子走过漫长的人生。

 

疫情尚未过去,目前看来还有一段未知的旅程要走,我觉得在当下这种非常时期,需要让爱、善良、温暖等人性之美来平衡大家的身心灵,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用自己的文字陪伴大家走过黑暗,我们一起相约春暖花开!




点击关注@女人说

分享学校没教的知识

请订阅、关注、获取,第一时间更新。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