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笔记|《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设计分析(肖振龙)

第一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1、以生命延续和变化为单元教学设计主线

章节一开始可以①概念图的形式呈现。比如亲代细胞—— 增殖  ——子代细胞 —— 分化——组织。展现生命的延续和变化②以图片的形式呈现

具体到某一节,比如《细胞分化》

涉及到全能干细胞 多能 专能干细胞 末端分化细胞,受精卵 早期胚胎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血细胞等。主要就是理解:细胞分化的进程、潜能与全能性实现的难易。(通俗说,细胞分化相当于做出了选择,要实现全能性就要退回去。越高度分化相当于走的越远,那退回去就会越困难,实现全能性就越难。)

2、专注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问题有梯度,全面。(问题串)

②提问的方向不一定每次都是为了学生得出课本上的结论。比如提问特意为了学生答出一个结论: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过程,也可以是直接呈现课本上结论的方式来提问,问题指向让学生来寻找证据。比如提问:什么样的事实可以说明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过程?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此时可以补充材料来分析,给出材料。比如给出课本126页,胎儿手的发育荧光标记的图片作为材料,学生来分析这个事实。

③好的问题要问他一愣,再一问他哦……而不是一提出,大多数人都可以给出统一的回答。比如说。有丝分裂装片观察时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课本117页)。

*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

*组织开放性的讨论活动。开放性的讨论不一定要得出确切的结论。现在很多生物学的研究都还没有定论,比如细胞衰老的原因,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

*讲述有内涵的知识。

3、整合资源 开放设计

*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研究案例出发,比如说科技新闻

*从科学发现史出发,这个要看老师的积累。

*从社会需求出发。比如说新冠病毒感染的问题

从这些方面来出发,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的学习价值

一、为理解生命的自我延续性提供有力注脚

二、从结构到重组,提供系统性的思维路径

细胞的结构        ——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分子组成        细胞的生命的历程。

三、建立细胞分裂模型,以展现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和目标。

模型很重要

①模型是对自然的描募

②模型有多种形式 数学的物理的电子的实物的

③模型要能描述核心特征 比如如何描述有丝分裂

四、相关研究与应用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的社会价值。比如干细胞治疗 克隆动物 阿尔茨海默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