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平台:补贴是蜜糖,运营是棍棒

“芒种计划”一出,腾讯在自媒体领域算是放了个大招。又是2亿补贴,又是渠道打通,真真是挠中了自媒体的痒点。在内容创业大潮里,腾讯的泅渡姿势还是蛮标准的。

不过,初期势头过猛,结果也有可能后劲不足。这里不谈腾讯,想说下“自媒体平台”究竟在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说两个反面论调:

1.平台太多,自媒体人都不够用了。(@小道消息)

2.你们都不是好的自媒体平台。(@仇勇)

在我看来,Fenng和仇勇两位老师的论调,其实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自媒体平台的最大弊病——中心化运营机制。

前者讥讽的是平台的运营策略太过老套,微博早期运营的“大V”策略(刷脸)仍在被反复咀嚼。嘴上说“去中心化”,脚却很诚实地迈向中心化的媒体思维。后者则在考察内容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关系,指出平台在过滤器与连接器的角色扮演上是失败的。这是基于长尾效应的考量。

而这种运营机制背后,其实是利益主导而非用户,手段就是抢抢抢,方法是补贴+广告,对象是人和内容。平台补贴这种蜜糖式打法,要的就是蜂拥之势;广告收入的常态化,也在刺激着内容的持续产出。

而且,每一个想做大的自媒体平台,都在试图制造一个封闭的环境。腾讯的“芒种计划”其实就暗合了这一点,自有渠道的打通,更像是对自媒体人说,“来吧,换套大一点的房子住”。我得承认,这比强硬的排他性要求高级得多,后者还是原始了点。

但封闭是不现实的。自媒体的逐利本质以及平台间的竞争,使自媒体的流入流出不可避免。更何况,大多数自媒体平台做得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沦为发稿渠道也一点不冤。

平台的发展也应该是开放的,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圈。补贴是平台圈人最高效的方法之一。

二是留。平台撮合,广告收入与内容产出相捆绑。

三是转。自媒体人蜕变,从单一平台变现到多个平台变现,从注意力变现到影响力变现。

这种溢出其实是健康的,但大多数平台在第三个阶段做得并不好,也就是没有兼顾好注意力与影响力,结果引发病变,“劣币驱逐良币”。

当然,这里说的是想做大的自媒体平台。很多平台并不在讨论之列,玩法相似,初衷不同,也就谈不上竞争,也注定不是自媒体人的“流着奶与蜜之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9,042评论 4 26
  • 嘈杂与喧嚣的2016即将过去,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下一年又即将发生什么?我想通过一个专题的方式,来记录下来我对科技...
    一寸明言阅读 903评论 0 3
  • 陪女儿过五一节
    青菜_716a阅读 232评论 0 0
  • 我在天上走鞋底在云上踩出响声云流下眼泪人间大雨倾盆 我坐在凌霄殿金阶上羞愧后悔没有对云朵些许安慰 太阳坐在我的一边...
    浅得塾心灵文画阅读 219评论 0 2
  • 纸鸢的落寞,山风知晓 晃动的掌纹,阳光映照 放飞与放回,尘埃的味道 春讯不再沿脉络乞讨轮回 碧波依于醉眸荡漾 不惶...
    圆善阅读 376评论 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