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合理配置.
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阻碍:金钱、人脉、投入度、外界影响等等,其中有一个不达标,那这件事情的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加入猫群,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写作小白。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只要观察到生活中的细微事物就能下笔写。所以,目前每天给自己的量化考核是:
1、完整度。每篇晨读感悟都要突破1k字,不论写的好坏,只要完成一篇文章就好。
2、发现生活。越写越发现脑子里没货了,昨天读了猫群“慵懒的小柒”推送的文章,发现不是脑子里没货,而是没用心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是素材,我们要有颗发现美得眼睛。
3、模仿。因为脑子里没有完整系统的构思方案,我一般在休息时间大量翻看订阅号推送的文章。比如: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遇见小mi,一只特立独行的猫,阿何有话说,等等………看完了他们所有的推送,记下他们的构思,一点一点运用。
4、写作时间。早晨只能匆匆看一眼小助理发的晨读材料,中午办公室没人打扰,我会在白板上构思大概的思路、写作方向等等,然后拍照保存,下午下班整理思路、码字。说出来,大家有可能不信,刚开始写一篇文章要花费我一天的时间,因为上学最怕写作文,怕写不好,后来,不论构思再差、语句再不通顺也坚持写。现在一天平均要3个小时完结一篇文章。到后边,可以再优化写作时间,提高效率。
因为,我属于慢热型的人,很多东西达不到现学现卖,所以,只能慢慢的积累,一点点运用。
外包?
惠普公司很聪明,把所有业务都外包出去,自己就只用打标签,躺着数钱花了,越是舒适,越是危险。
去年9月,独自去成都旅游,偶然发现一个古镇,镇上作坊做的豆豉酱,味道很好,就买了点儿,因为门口堆满了快递(我是个随大流的人哈)。老板是个女的,和她聊起来,怎么不开几家分店,加盟店,成都的特色在外边很畅销的。
没精力啊,开了分店,加盟店也不能保证品质,而且,我家是独家秘方,不外传的。
不止一家如此,旁边的茶叶店是从邛崃天台山搬下来的,景区要改造。他家祖祖辈辈都是茶农,承包了一片茶园,每年开春采摘、杀青、揉黏……到最后出售,客户都需要提前订货,因为产量有限,问他为什么不做电商,他说不需要,我们客户都是固定的,一品尝都我家茶叶如何。
那怎么不做加盟,垮大规模,等着收益就好了?不做,炒茶手艺是家里祖传的,大学一毕业就回到山里茶园,种茶、炒茶,就是不让手艺流失,有的手艺可以外传,有的不能传。
现在像这种文化、传统手艺的传承越来越少了。
不重要的工作、流程可以外包,降低公司运行成本、提高品质。刚入职的这家公司名义上是上海的分公司,实际上承包了河南地区对公的业务。这样子互惠互利,双方都能赚钱,上海公司还节省了人力成本,只需要负责采购、拿单子的提成就OK了。
教育的意义何在
从小,我也是被父母宠溺着长大的,能说句到现在还有很多生活常识不知道吗?
我爸爸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下煤窑,我妈妈家里姊妹七个,白面馒头都吃不起,更别提上学了。爸爸话不多,未对我讲过任何道理,也从来没想过我能做多少成就,但只要学习上哪里缺钱,从来都只多不少。妈妈爱唠叨,谁家孩子有礼貌、谁家孩子考试好…………
弟弟初二就辍学,身为班委带头打牌,妈妈去学校求情,找人给弟弟讲道理,十里八乡有名望的人都做过我弟弟思想工作,后来,勉强同意了,老师反倒不收,给老师塞红包,被弟弟看到了,彻底不上学,觉得破学校就这样,上学有什么用。坚持去打工,挣的第一份工资给妈妈了一半,自己留了一半,做事越来越有分寸,以前只知道花花花,现在反而懂得挣钱的难处;以前只知道伸手,现在知道了给予。
以前讨厌妈妈的教育方式,因为她用大人的权威压制你,拿身边人来与你对比,从不赞美你,长大了才懂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她更想把我和弟弟教育好,可是没用对方法。